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近期內台灣社會相繼出現多起少年打工所出現的脫序行徑,背後實有其復歸於特定世代次文化的延伸性思考。

話說:以一季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台灣一地便不約而同的出現幾起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偏差或虞犯行徑,像是女大學生將寵物守宮放在「壽司郎」連鎖店的壽司盤上、「可不可熟成紅茶」女店員把口水混在飲料裡面、16歲男子躺進「萊爾富」超商冰櫃、「清心福全」店員在製作飲品時徒手拿起茶凍玩拋接遊戲,以及「龜記茗品」員工把安全帽放到冰箱中等匪夷所思舉措,雖然瞬間引來大眾輿論的撻伐,但是,如何就其『法—理—情』、『認知—行為』,抑或是『個體—制度—大環境』,以找出有效的引導策略,否則,這些的迷亂現象勢必還是會層出不窮以顯現在您、我眼前的感官或視覺資訊裡,進而出現今夕是何夕的認知錯覺驚恐。

誠然,以上的個別事件,宜有其加總而來的集體性意涵,像是這五起案例的當事者,皆屬於年輕世代族群,就此而言,諸如一時興起的不以為然、彼此捉弄的相互嬉戲、特意顯露的博取聲量,抑或是對於觸法行為的選擇性認知之類的特定世代次文化;連帶地,進一步將當事者區分成消費者與店家員工的兩種不同類別範疇,那麼,各自所牽扯出來的延伸性議題,這才是考察的癥結所在,這其中包括有消費者身份自行搞怪所要面臨的相關責罰,至於,員工不經意的舉措,實有其訴求於內部教育訓練、員工獎懲管理及其食安規定的把關機制。准此,一葉知秋於該項冰凍三尺的滾動影響,就不僅止於茶餘飯後的一笑置之,而是要有絕對不能這麼做的「法律」(law),何以未能守住紀律、自律之於最好不要這麼做的「民德」(mores)以及盡然大家都這麼做的「民俗」(folkway)等集體性失控行為,更遑論於這些行徑實有去追索源自日本屁孩行徑及其後續的刑責求償,那麼,年輕世代如台灣孩子,有如此般的識讀能力,也為他們的未來春青歲月,增添許多的噓唏。

最後,少年打工行徑之於認知、行為與知能的職業素養,這方面更有其綜融以對之必要,如此一來,打工的用意目的,理當是多面向、全方位的成長意涵,特別是要如何從單純時間賺錢之『體力資本』,導入職場學習之於專業賺錢的『能力資本』,及其應有敬業態度之於人脈賺錢的「社會資本」,從而讓產值、加值以及價格、價值相乘並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新世代接棒者。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