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近期內台灣社會相繼出現多起少年打工所出現的脫序行徑,背後實有其復歸於特定世代次文化的延伸性思考。
話說:以一季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台灣一地便不約而同的出現幾起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偏差或虞犯行徑,像是女大學生將寵物守宮放在「壽司郎」連鎖店的壽司盤上、「可不可熟成紅茶」女店員把口水混在飲料裡面、16歲男子躺進「萊爾富」超商冰櫃、「清心福全」店員在製作飲品時徒手拿起茶凍玩拋接遊戲,以及「龜記茗品」員工把安全帽放到冰箱中等匪夷所思舉措,雖然瞬間引來大眾輿論的撻伐,但是,如何就其『法—理—情』、『認知—行為』,抑或是『個體—制度—大環境』,以找出有效的引導策略,否則,這些的迷亂現象勢必還是會層出不窮以顯現在您、我眼前的感官或視覺資訊裡,進而出現今夕是何夕的認知錯覺驚恐。
誠然,以上的個別事件,宜有其加總而來的集體性意涵,像是這五起案例的當事者,皆屬於年輕世代族群,就此而言,諸如一時興起的不以為然、彼此捉弄的相互嬉戲、特意顯露的博取聲量,抑或是對於觸法行為的選擇性認知之類的特定世代次文化;連帶地,進一步將當事者區分成消費者與店家員工的兩種不同類別範疇,那麼,各自所牽扯出來的延伸性議題,這才是考察的癥結所在,這其中包括有消費者身份自行搞怪所要面臨的相關責罰,至於,員工不經意的舉措,實有其訴求於內部教育訓練、員工獎懲管理及其食安規定的把關機制。准此,一葉知秋於該項冰凍三尺的滾動影響,就不僅止於茶餘飯後的一笑置之,而是要有絕對不能這麼做的「法律」(law),何以未能守住紀律、自律之於最好不要這麼做的「民德」(mores)以及盡然大家都這麼做的「民俗」(folkway)等集體性失控行為,更遑論於這些行徑實有去追索源自日本屁孩行徑及其後續的刑責求償,那麼,年輕世代如台灣孩子,有如此般的識讀能力,也為他們的未來春青歲月,增添許多的噓唏。
最後,少年打工行徑之於認知、行為與知能的職業素養,這方面更有其綜融以對之必要,如此一來,打工的用意目的,理當是多面向、全方位的成長意涵,特別是要如何從單純時間賺錢之『體力資本』,導入職場學習之於專業賺錢的『能力資本』,及其應有敬業態度之於人脈賺錢的「社會資本」,從而讓產值、加值以及價格、價值相乘並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新世代接棒者。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打工」這件事,是大部分人在學生時期經歷過的一段時期,不管是為了增廣見聞、賺取零用錢還是拓展交友圈,試想看看當時自己打工的情形,跟著職場的前輩學習經驗,一下被罵,一下被客人罵,儘管那時候很菜,但事後又可以跟大家完好如初…
來聊聊打工的選擇好了,為甚麼上述的事件為甚麼都是餐飲業?原因應該淺顯易懂,因為對於打工者來說它擁有既容易上手又可以承受較少成本的特色,對於業主來說打工者就跟免洗筷一樣隨時都有人替換,不用擔心缺人。然而這樣方面的特色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把雙面刃。業者面試進來的人才會參差不齊,且餐飲業的實際操作性又高,無法在面試時就看出資質;對打工者來說只要稍微一個注意都會被各種理由開除 (但正常情況是不會發生),畢竟不是正職。
聊完選擇,來說說「人」好了,上述幾起事件的主角,大多落在16-22歲,也就是高中或者大學生,這些人我們稱之為Z世代,Z世代他們是一群相較於Y世代我個人認為又是思想非常跳脫框架的人,在人格特質方面他們自我中心、崇尚自由、追求平等等,在工作方面比起升遷,他們更是追求職場的經歷、穩定的工時、完整的公司福利等。
在面對缺工、通貨膨脹、少子化的Z世代,他們無視前人的眼光,一昧地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生活,這樣的方向是好的嗎?在任何情況也都勇於表達自己的意願並且付諸行動,這樣做帶來的又會是甚麼樣的影響?可說是令人省思。
近期接二連三的服務業員工行為脫序的行為,看在循規蹈矩的讀者眼中真是瞠目結舌,也開始擔心媒體的報導是否衍生群起模仿之效應。不論是青少年時期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都有著一顆年輕且無懼世事的心,通常伴隨著不可掌握的勇氣,而這樣的勇氣容易在被同儕鼓譟後不經思考就衝動行事。我想推敲的是,是怎麼樣的動機讓這些人做出這樣的行為,而當初他們是否想過自己的愚蠢會為自己帶來無法承擔的風險結果?疫情時代引發了各式各樣的YouTuber,短影音的風行,這個時代彷彿只要不怕上鏡頭、只要想紅,上傳影片都有機會為自己帶來聲量或流量,殊不知,事情是一體兩面,帶來了話題也可能帶來抨擊與責難!
讀者相信每個人打工背後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人是為了生活、生存,必須自食其力,有的人是為了打發時間,有的人是為了拓展人脈,若單純是了拍胡鬧的影片讓自己具備話題、甚至爆紅,讀者認為,這樣的價值觀是整個家庭、教育體系甚至社會系統都需要警惕小心的。
這些事件中,當事人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的行為,如女大學生將寵物放在壽司盤上、店員把口水混在飲料中、少年躺進超商冰櫃、店員徒手玩拋接茶凍、員工將安全帽放入冰箱等,都顯示出一種不遵守社會規範的態度。這些行為可能與特定世代的次文化有關,年輕人往往受同儕影響,追求新奇和關注,但缺乏對社會規範和法律的認知和尊重。
首先,教育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學校和家庭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讓他們明白這樣的行為不僅僅影響自己,還會對他人和社會造成影響。這可以通過課堂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來實現。
其次,對於已經出現偏差行為的青少年,我們應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
這需要學校、家庭等密切合作,共同幫助青少年克服行為問題,重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再者,社會應該提供更多的職業培訓和實習機會,讓青少年在打工過程中學會敬業、負責和團隊合作,從而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能力。打工不僅僅是賺錢的途徑,更是培養職業素養和社會能力的重要機會。這需要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此外,由於生活和工作的忙碌,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時間減少,這可能也讓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用正確的方式獲得關注,只能通過不當行為在網路上獲得關注。
對此,我們應該創造更多的人際互動機會,幫助年輕人找到更健康的關注和認同方式。
總結來說,我們應該從教育、心理支持、職業培訓和法規制度等多方面入手,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看到這篇評論,我覺得這些行徑真的是「荒腔走板」有可能是這一代教育出現問題,但是我覺得其實是現在這個時代,傳遞資訊的速度太過發達,導致甚麼行為都被用接近「直播」的方式公諸於世。讓我們在這個時代享受資訊與網路便利的同時,應該也要更小心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自己可能一個不小心的行為,最後都會變成無法收拾的地步。固然這些行為非常不可取,上班本來就應該有職業道德,但是不代表以前的前輩在上班時就多有職業道德。只是因為以前網路與資訊傳播的速度不發達,所以讓那些當時所傳的聽說的事,最後因為沒有證據,變成只是一種「傳聞」罷了。其實誰沒有幼稚過,只不過當時代一直在進步,人們也經歷過以前普遍不文明的時候,做個現代人應該要在道德標準上與時俱進,表裡如一,因為標準都變高了,所以對自我的要求也應該要求更嚴謹,不論在工作上還是人生其他各方面。現代科技發達,我們的自我操守也需要與時俱進,您說是嗎?
最近接二連三地報導出脫序打工行為,如:女大學生將寵物守宮放在「壽司郎」連鎖店的壽司盤上、「可不可熟成紅茶」女店員把口水混在飲料裡面、16歲男子躺進「萊爾富」超商冰櫃、「清心福全」店員在製作飲品時徒手拿起茶凍玩拋接遊戲,以及「龜記茗品」員工把安全帽放到冰箱中等匪夷所思舉措,這些年輕人是純粹覺得好玩、有趣?抑或者是為了上傳影片想要流量、觀看人數?這些脫序行為可能會對個人、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如:降低工作效率、損害公司形象,甚至涉及法律的問題。
根據近期報導多次發生少年打工脫序行為,顯然問題還是要回歸至「家庭」、「教育」,從家庭端孩子從小父母有沒有做到給予正面社會價值觀,不管是在對外人或家人,都要學習尊重他人,在教育方面可能會有許多因素引響孩子的發展,教育的方針、同儕的影響、升學的體制,往往都是好幾年下來才會發覺事情因果論,如同文章說明五起案例的當事者,皆屬於年輕世代族群,總結問題還是回歸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甚至社會教育,進一步的去了解這世代少年想法,讓自我意識、正確價值可影響同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