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關乎到為國舉才的國考行政事務,背後實有其多重因素所相與糾結的思辨、論述。
話說:根據考選部的統計,國家考試高普考的報名人數,業已從2013年的14萬6,209人,一舉下降至2022年的7萬1,284人,下降的幅度高達有51.25%,至於,針對該項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之所以逐年下滑的相關成因探究,考選部列舉包括就業市場蓬勃,公職不再具優勢;少子化趨勢,衝擊教育端並影響考試端人力供給;層級節制的公務部門,較難滿足Z世代的工作需求;以及國考成本太高,不符新世代青年思維等四大歸因事由,只不過,以上的歸因事由實則糾結的是從個體到整體的人群服務運作動力、從過往到當前的不同公務員世代素養、從公家機關到民間單位的不同科層組織內涵等相互拉扯,如此一來,扣緊以人才為本的人力資本運用,回應於供需、推拉的兩造糾葛,這也讓國考報名人數的加惡降幅情勢,實有其一葉知秋的示警意涵。
誠然,少子女化趨勢所造成百工百業的生員不足,這已然是一項預料之中的演變後果,如此一來,理當是要從如何有效提升政府機關的行政服務效能出發,而非侷限於人力增補的線性思維邏輯,況且還有尾大不掉的政府科層組織,已然蛻變成為某種必要之惡的巨靈怪獸;連帶地,金榜題名於高普考的這群佼佼者,絕大多數都是公校畢業生,固然是顯見縱使公務員報考人數一再下滑,使其人力品質仍舊還是維持優質穩定,但是,從在校就讀期間的高教資源配置不均到國家考試本身的鑑別度之類的結構性限制解套,這才是道為本的首要對策;至於,除卻提高薪資水準之於『養廉』的保健因子外,如何使其有戮力以赴之於『使能』的激勵因子,這更是用以推動國考試務相關調整的基本定調所在,就此而言,在這裡的考察議論重點就不全然只是聚焦在針對此時當下從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所出生之所謂『Z世代』的考生次文化,進而標舉此一世代重視的是生活與工作平衡程度,因此,較難以接受在下班後或假日交付工作,並且認為凸顯工作忠誠的該項精神理念,這已然是過時的老舊思維,相反地,需要被彰顯的更是在於能否有個人時間經營社交生活或發展斜槓跨領域。
冀此,對於國考報考人數不斷下滑的思索真義,理應是復歸於映照其他從業人員,作為某種特殊職種的公務員,相與關聯之屬性本質、勞務性質及其運作體質為何?這部分實有其進行根本廓清之必要,如此一來,考察的關注之處更是要有包括人格特質、自我概念、專業養成、薪資水準及其制度保障等配套措施的相關提問,遠地不說,扣緊過往8年以來大政府、大社工的社安網年代,不斷祭出增人、加薪的保健因子誘因,固然是出現一批又一批社工人才的養成浪潮,像是從體制內的科班社工到推廣教育性質的學分班社工,尤有進者,專技考試如社會工作師的考照、執登或就業,仿如是看到人群服務的大好天光般,蠢蠢欲動於各項便宜行事的取巧作為,致使忽略了「學—產—官—研」、「教—訓—考—用」之於社工專業典範建構的可能斷裂之處,這也讓從社工員到社工師、從夠格到適任、從敬業到專業、從安於本業到漂泊流失等等迷亂、脫序行徑,成為了一項的社工如常,更遑論於如何嚴肅看待社工師考照本身之鑑別度、公信力、專業性及其應該要有的會認可?
總之,該項國考行政的事後檢討,實有射箭立靶之嫌,如此一來,強調現今高普考的應考主流,係為1990年代中期以後出生的網路世代,相與關聯的學習模式與工具技能皆屬高度數位化,因此,長達3天的筆試時間,是會澆息不少應考生的熱情、意願之類的說辭,這更是有其本末倒置之嫌。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關於國家考試報名人數逐年下滑的現象,這背後蘊含著複雜的社會經濟變遷及世代觀念轉變的多重因素。根據考選部的統計,下降幅度高達51.25%,這一現象個人認為主要歸因於以下四個原因:就業市場蓬勃發展、公職優勢不再顯著,少子化趨勢影響人力供給,公務部門層級節制不符合Z世代的工作需求,以及國考成本過高,不符新世代青年思維。
首先,少子化趨勢的確對各行各業的人力供給造成了衝擊,這不僅影響教育端,也同樣影響到考試端。然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不應僅限於增加人力,而應著眼於如何提升政府機關的行政服務效能。現行的政府科層組織往往已經成為一種效率低下的怪獸,這需要進行組織改革與效率提升。
其次,Z世代強調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對工作環境和文化有不同的期待。過去強調的工作忠誠和奉獻精神已不再適用於這一世代。他們更注重個人時間和跨領域發展,因此,政府需要調整工作模式,創造更靈活和多元的工作環境,以吸引和留住這些年輕人才。
最後,國考報名人數下降的現象,應從公務員職業的本質、勞務性質及運作體質等方面進行深刻反思。人格特質、自我概念、專業養成、薪資水準及制度保障等因素,都應該納入考量範疇。以社工為例,在社安網建構的大背景下,雖然人數有所增加,但專業養成和工作適任度卻未必能同步提升,這顯示出僅靠增加人力和薪資是不足以解決問題的。
總之,對於國考行政的檢討,需要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不能只著眼於應考人數的變化,更應關注整體行政效能的提升和人力資本的合理配置。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實現為國舉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