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鎖定兒童基本健康維護權益的時事新聞報導,背後實有其福利服務輸送意涵的諸多議論空間。

話說:為了照顧弱勢孩童暑假期間的用餐問題,許多地方縣市政府推出所謂的愛心餐券,對此,台南市社會局更是首度將紙本餐券全面數位化,以讓持有市民卡或一卡通的弱勢民眾,可以到就近的超商直接兌換餐點,只是,幅員廣大如台南市,部分的偏遠行政區往往僅有1間超商,這也導致弱勢民眾換取餐點的路途,因為過於遙遠而有點緩不濟急,就此而言,如何得以確切滿足每名孩童的用餐需求,這也成為該項餐食服務措施有其相對應之制度規劃、設計的運作難題思索。

誠然,人群服務(human services)的真義乃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藉由相關的輸送機制設計,藉以達到設置停損點的消極作用以及追求獲利點的積極目的,對此,緊扣該項餐食服務微視層面的關懷旨趣,涵蓋有「給什麼人?」、「什麼人來給?」、「給什麼?」、「怎麼給?」以及「給了之後,又怎麼樣?」等概念項目,就此而言,以脆弱家庭孩童為其主要的該項服務輸送標地物,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從餐食券到電子卡的不同給付形式,是否能夠達到餐食服務所設定的目標管理,這一點理當是要從孩童本人的個別化服務,以進一步延展至孩童背後家庭的整體運作功能評估,如此一來,回應於諸如『現金給付』(in-cash)、『實物項目』(in-kind)以及『服務連結』(in-service)等不同移轉型態之「怎麼給?」的概念項目,那麼,除了兌換性質的連鎖超商外,在地屬性的小吃攤位或便當店提供類似待用餐方式的飽餐一頓,這也是因地制宜的權變措施之一,更遑論於可以媒合連鎖超市、賣場以及實物銀行以提供弱勢家庭的各種烹煮食材。

冀此,在這裡的考察針砭主要還是要復歸於包括生存及發展權、不可歧視、表意權及其最佳利益等相關的孩童權益保障旨趣,如此一來,涉及到該項餐食服務相關的一干人等(stakeholders),自當是有必要就其福利服務項目的不同給與形式,以進行優點、限制的對照比較及其配套對策,連帶而來的是,諸如可及性(availability)、可近性(accessibility)、權責性(accountability)、整合性(integration)、便利性(convince)、負擔性(affordability)、可接受性(more acceptance)以及品質(quality)之類的內涵因素運作架構,直指出來的是:對的事,理當是要配搭對的手段方法及其互為同理的換位性思考,從而才能讓制度設計而來的服務輸送,以確切滿足基本所需,甚或是某種『服務溫暖孩童之心』的貼心感受。

最後,涉及到巨視層次的整體性擘劃,又要如何從該項的餐食供應以擴充至飽餐一頓、經濟扶助、居住服務、醫療保健之於『廣度』的整體性(wholeness);飽餐一頓、生活常規、作息管理、生活自立之於『深度』的連續性(continuum);飽餐一頓能否用以根本解決家庭運作難題之於『有效』的適當性(adequacy);以及飽餐一頓是否貼近真實現況之於『實際』的回應性(responsiveness)等等面向考量,而這也讓該項餐食服務的方案計畫措施,除了是涉及到有限公共資源的分配過程外,攸關到「給了之後,又怎麼樣?」的需求滿足和績效管理,更是突顯出來:人群服務本身實則潛藏醞釀、累積、情境、過程等諸多變異性,這才是一項吃力不挑好的布建工程。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