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01.長照移工八十歲
02.留職停薪照顧者
03.人口圖像多貓膩
04.數位監控全民化
05.健保補助高齡者
06.長照悲歌手足化
07.校園大麻黑數多
08.輔導教師專兼任
09.移動障礙去就醫
10.就業補助新住民
11.基本最低工資法
12.寧願關床護理師
13.地震中繼永久屋
14.竹筏拔河端午節
15.溺水大學四十所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六月份的第三周(2024.06.17)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長照移工八十歲」、「留職停薪照顧者」、「人口圖像多貓膩」、「數位監控全民化」、「健保補助高齡者」、「長照悲歌手足化」、「校園大麻黑數多」、「輔導教師專兼任」、「移動障礙去就醫」、「就業補助新住民」、「基本最低工資法」、「寧願關床護理師」、「地震中繼永久屋」、「竹筏拔河端午節」以及「溺水大學四十所」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長照移工八十歲」,針對立委提案放寬80歲以上長者免經巴氏量表評估以直接聘雇外籍看護,此一茲事體大的長照事宜,實乃是關涉到從未滿80歲到80足歲以上的年齡主義、能否通過巴氏量表評估的客觀生理失能、完備於巴氏量表評估的服務輸送規劃、從家事移工到本國看護的交易成本或機會成本、從資源配置到資源排擠的長照總體量體,以迄於有其復歸於從在家老化到社區老化或入住養護、從公共性到準公共化或私人性的長照服務量能,抑或是從零家照者到不需要家照者的家庭支持能量蛻變,更遑論於包括保險化、夥伴化、素養化及其人權化等等有待變革的長照人文工程,如此一來,該項七字箴言的『長照移工八十歲』,是否反而會出現有迫切需求但卻是無法加以滿足所之於公平性、適足性、社會成本性及其照權戕害性的逆向效果;「留職停薪照顧者」,2023年人力運用調查指出,25到64歲未就業者共計有286.5萬人,這其中因照顧65歲以上家人而無法工作者5.25%,以此估算因為照顧離職人數每年更是超過15萬人,如此一來,從留停照顧到長照安排假、從給薪到無薪、從比例薪給到給薪負擔、從政府機關到民間部門、從侍親假到無薪假、從女性到男性、從交易成本到機會成本、從性別角指派到性別階層深化、從照顧政策到產經發展、從家庭運作到平權意旨,以迄於從居家照顧到入住機構的養護照顧,抑或是從單純的留停補貼到深邃的照顧素養,此一因為家照需求而來之另類的中離議題現象,實比想像中來的複雜;「人口圖像多貓膩」,2022年的簡易生命表,在死亡概況部分,受到COVID-19疫情以及人口老化的雙重影響,全國的死亡人數為20萬8,129人,相較於2021年一舉增加有2萬3,672人,這其中又以65歲以上死亡人數有15萬8,737人(占76.27%)為其大宗,顯然,從65歲而來之不同年齡層的衰弱情形及其從預防醫學到疾病治療的個別性差異,直指出來的乃是,此一死亡人數的表象背後,實有待進一步的廓清,至於,因為死亡人數增加以及標準化死亡率上升,造成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9.84歲,對照於2021年的80.86歲已然減少1.02歲,這也讓男性平均壽命為76.63歲、女性為83.28歲,之於男、女兩性的平均壽命相差6.65歲,以此觀之,單純兩性平均壽命的減少,實乃是糾結男女各自之個人內在歸因、生活環境之區域歸因及其疫情因子之於結構性歸因的多方拉扯,這部份可以從六個直轄市之於全體、男性以及女性的平均壽命,皆是呈現由北到南的遞減情形,以及非六都東部縣市的平均壽命依舊還是較西部各縣市為低等客觀事實,以一窺區域不均抑或資源配置的階層深化情事;「數位監控全民化」,針對國會五法的集會抗議,卻是引爆出來可以透過手機訊號定位,來分析到場民眾年齡等相關資料的監控疑雲,此一涉及從私密訊息的個資保護到從眾行動的集體監控,以迄於熱點數據之於特定用途的數位監控,實有其載舟覆舟一體兩面的公共制衡之必要;以及「健保補助高齡者」,針對在野黨提案補助長者的全民健康保險保費,其所牽動的乃是從排富門檻到公民資格的長者屬性概念、從年齡分層到所得分級的長者類別範疇、從六都到非六都之一國多制的補助差距、從稅基對象到劫貧濟富的社會公平性、從高齡化的依賴人口到少子女化之受薪階段的繳稅人口量體,以迄於健保補助之於健保基金的挹注與排擠效應。

其次,「長照悲歌手足化」,長照悲歌已經不再是時有所聞,而是直指某種的整體性社會事實,特別是從老老到老障、從同一世代到代際之間、從同住關係到親疏等第、從下對上或上對下到手足相殘,以迄於入住機構大動干戈而來的性命對賭,對此,有相依為命的某對兄弟,哥哥因病致使行動不便且無法工作,偕同身心俱疲的主照者弟弟,一同尋短,獲救後的弟弟卻是被認以犯謀為同死而受託殺本人之罪,處以1年2月並緩刑3年,緩刑期間得付保護管束,雖說已經是顧及到『法—社會』的衡平觀感,但是,從脆弱的家庭結構到羸弱的社安網體系,顯現出來的是諸如此類的毒性照顧壓力及其層出不窮的照顧殺人事件,當只會持續積累以成為當代台灣超高齡社會的一項人身圖像;「校園大麻黑數多」,去年(2023年)國內查獲的大麻數量,是十年前的18倍,成長數量可謂是十分驚人,但是,作為大專院校學生濫用藥物排第二名的大麻,實際查獲的使用人數卻並未相對的明顯成長,這也顯現出來校園吸麻的黑數當比想像之中來得嚴肅,特別是從觸法到合法化、從交易成本到社會成本、從完全禁止到開放醫療娛樂、從歐美到泰國的開放解禁、從公眾人物到標地族群的以身試法、從毒品戕害到從眾行為、從購買吸麻到中盤賣家、從大麻菸到大麻電子菸、從傳統到新興的毒品施用族群、從郵包或旅客到貨櫃夾帶、從境外進口到國內的自行摘種,以迄於從吸麻的好奇新鮮到成癮戒斷,直指出來的是從大麻到物質濫用以迄於霸凌行徑之類的校園亂象情事,這已經是現行校安、治安、道安與社安的一顆未爆彈;「輔導教師專兼任」,依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公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置輔導教師實施要點〉明訂每年係以按班級數配置專輔教師人數,然而,隨其少子女化所減少的學生人數規模,致使,從都會地區到從農業鄉村、從單一到跨校的輔導教師、從專任到兼任的輔導教師、從社工師到心理師、從學生個人到父母家庭的歸因事由,點明因應於兒少身心議題而來的學校輔導機制設計,是有其復歸於『學生個體—輔導制度變革—少子女化生育環境』的綜融性思辨;「移動障礙去就醫」,推估台灣社會將有一成以上的65歲長者,因為生活無法自理而需要相關輔具協助,特別是移動障礙所造成的自行就醫難題,事實上,早在兩年前,主管機關衛福部嘗試進行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的修正草案,試圖規範對於新設立的診所要求必須安裝坐式馬桶,以及主要出入口的淨寬須達到90公分以上,且無高低差,若是出現高於0.5到3的階梯落差,則是應設二分之一的斜角,但是,此一修正草案遭到醫師團體反對而停擺,致使新設診所至今都沒有此一基本的無障礙設施,進而損及到障者的健康維護權益;以及「就業補助新住民」,截至去年十二月為止,有近60萬名的外籍配偶,這其中近21萬名之非大陸港澳籍的外籍配偶人數,已歸化者共計有14萬名,等於有近三分之二因為歸化的外籍配偶,無法再適用〈促進新住民就業補助作業要點〉裡所包括臨時工作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僱用獎助、求職交通補助金等新住民就業相關補助,只不過,從同文同種到多元文化之外籍配偶、從居留證到身分證之資格確認、從內政部到勞動部之跨部會協調、從身份別到就業能力的福利待遇、從就業補助到生活適應,以迄於從非典勞動到全職就業,指陳出來就業補助與否,理當不能只是侷限於一線之隔的公民身份別而已。

最後,「基本最低工資法」,從今年起正式執行實施的〈最低工資法〉,一舉取代過去基本工資審議的機制運作,今年基本工資的月薪是27,470元、時薪是183元,若果,明年(2025年)最低工資調升4%的話,屆時的月薪將來到28,570元、時薪則會有190元,只不過,從基本工資轉換到最低工資之際,包括產業傾斜、非典勞動、低薪就業、劫貧濟富而來貧富差距及其社會不均情勢,依舊是當代台灣一項重要的社會族群融合課題;「寧願關床護理師」,護理人力的嚴重欠缺乃是目前各醫院普遍面臨的人力運作難題,畢竟,這其中包括有其從醫療院所到養護機構、從醫病比到護病比、從護理人力到關床因應、從保健因子到激勵因素、從個人歸因到外部歸因、從一般醫療場域到危重單位、從同工不同酬到不同工卻同酬,以迄於從自行吸收到中央補貼,各項救急的應變措施,實要有回歸於『個體—制度—大環境』的通盤性檢視;「地震中繼永久屋」,0403花蓮地震過後,近2,000戶被列紅黃單的災民就只能採取依親、住旅宿或租屋等救急方式因應,對此,在縣有土地上,由慈濟協助興建中繼永久屋,以提供109戶、307人的災民入住,住滿3年之後再轉型作為社會住宅使用,顯然,該項的安居計畫,實有其藉由公私協力之於土地、金流、專業、專責等多方資源的整合方式,據以達到安住其心的轉化作用,這對於災變台灣的事前防制與事後防治等因應對策或策進措施,實有收其新典範建構之效;「竹筏拔河端午節」,端午佳節的龍舟競賽早已成為一項重要的通過性儀式,但是,台東縣池上鄉公所卻是反其道而行,借力行力於鄉內竹筏捕魚的地方傳統文化特色,舉辦了全國唯一的『竹筏拔河』賽事,顯然,在一片片去中國化及其去中國文化的政治正確氛圍底下,該項的變通舉措,是有其嶄新以對於創造性轉化的變遷意義,特別是從華夏中原到台灣島嶼、從傳統社會到當代族群、從內地初民到當地聚落、從台灣島內到分殊社區、從窮山惡水到海洋文明,以迄於從漢民族到多元族群而來的文化蛻變意涵,如此一來,包括攻擊、創新、改進與防禦等不同因應策略,相關的考察針砭還是要復歸於如何得以因勢利導於文明化內涵的有所增益提升;以及「溺水大學四十所」,今年的七月底將會有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大及明道大學等4所私立大專校院同時退場,就目前103所的私立大專校院以及14萬人的大一新生,也會隨著少子女化問題的持續惡化,致使每年私立大專校院的大一新生,將會減少到只剩下8到10萬人,如此一來,預估未來的十年,還會有至少40所私立大專校院要轉型或退場,顯然,從流浪學子到流浪教職員以迄於漂泊的高等教育,以人才為本的中興發展,又豈止於一個慘字了得。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