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長何佩珊立院委員會備詢今初登場。對於備受外界關注的勞保年改議題,她定調「撥補就是改革」,更稱蔡政府時代的年改草案「繳多、領少、延後退」會付出太高代價,社會承擔不起。但藍委質疑,如果撥補就是改革,當初軍公教年改何必改?並提醒賴政府,撥補只是治標、不治本。

何佩珊在答覆國民黨立委蘇清泉質詢時說,「繳多、領少、延後退」是過去8年蔡政府討論過的年改方案,不過基本上,「在勞保年改是不適用的」,這樣的改革方向,要付出的社會成本、代價非常高,恐怕整體社會都承擔不起,因為勞保是1050萬人的社會保險,幾乎等於國民基礎年金的角色。

對於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指勞保潛藏債務高達近13兆,她則指出,勞保潛藏債務不是負債,只是可能發生的給付責任,實務上不可能發生一千多萬勞工同時提領。她強調,未來將努力開源,如增加投資績效、依法提高保費費率,目前依法還有提高費率的空間。

面對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提問,賴清德總統是否不走前總統蔡英文路線,任內不啟動任何的年金改革?何佩珊說,施政是延續的,但過去確實有值得檢討之處。王進一步追問,前總統蔡英文當時說軍公教勞會一起年改,是不是在騙人?何佩珊則說,蔡政府嘗試在2017年將年改草案送入立院,但在立院未獲朝野支持,無法推動,就是有失敗的經驗,才進行檢討。

對於何佩珊今不斷重申「撥補就是改革」,王育敏質疑,這與大家認知差得有點遠,如果撥補就是改革,人數更少軍公教年改當初怎不用撥補?

王育敏指出,賴政府當然可以提撥捕,她也尊重政府不啟動勞保年改,但撥補是治標不治本,政府有責任承擔、面對問題,如果撥補這麼簡單,只要有政府在、年金就不會倒,當初就不必啟動軍公教年改,降低所得替代率。(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