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關涉到在地生活、資源連結、服務輸送及其社區照顧網絡的時事新聞報導,直指若干值得深究的社區連帶關係思索。

話說:從2022年起桃園市政府和民間團體一起合作,在各里推廣設置所謂的『食享冰箱』,由民間捐贈冰箱及媒合補充食材,再由里長自行尋募食材,以進行另類公私協力的策略性合作,截至今年(2024年)的二月為止,從初期有21里拓展到目前的38里,總計分享高達有89,868公斤食物以及約12萬8382人次的照顧對象,斐然的成績,是值得加以稱譽,只不過,回應層出不窮的食安議題,這也讓如何從現有的行政里以擴充到桃園全市的積極性策進作為,便有扣緊從食享冰箱、福利服務輸送及其社區照顧網絡之串聯性思考的必要,這是因為:

基本上,該項『食享冰箱』的運作型態及其背後必須要建構的管理機制設計,自當有其文明化進程的相對成熟、穩健,但是,舉凡食材之募集、運送、分類、入庫、保存與領取,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斷點或斷裂,直指出來的皆是不同程度的食用安全危機,如此一來,單就從食享到食安以及從冰箱到管理的該項『食享冰箱』,其所要被凸顯的是:如何得以有效的防範穀倉效應或乳酪效應所帶來低端、人為的生理戕害,這會是免於徒勞無功的基本提問;連帶地,因為缺乏相對應的管理辦法,也使得從法規制度到服務輸送、從機構中心到里鄰據點、從食物到實物、從定點到配送、從媒合食材到自行尋募、從當季到即期、從食材到成分、從保存到衛安、從可及便利到績效管理、從出事到究責,以迄於從捐贈方、管理端到使用者而來的利害一干人等及其所相與對應的權責關係,都有進行通盤檢討之於超前部署的必要。

最後,該項『食享冰箱』的機制運作,實乃是偏向於福利服務輸送的概念範疇,誠然,福利服務的輸送真義旨在於:相關的服務如何得以溫暖使用者的內心感受,使其達到尊重且保有尊嚴的服務目的,如此一來,從吃的「食物」(foods)到用的「實物」(goods)的媒合使用,當可作為未來推動更多資源媒合的轉介機制設計,也就是說,訴求於生理基本需求的滿足,只是某種破冰、依附的轉換契機,據以窺見到使用者的個人動力破口及其背後家庭動力破口等等衍生性需求,以此觀之,對於該項『食享冰箱』構思作為的考察針砭,是有必要延展至以里鄰守護為其基底的社區照顧網絡,藉此讓需求滿足和風險規避,相應於社區支持體系的擘畫建置;連帶地,目前以鮮奶、冷凍食品為其大宗的捐贈物資,這方面的規範性需求及其表達性需求,如何更加貼近使用者的服務真義,而不至於淪為即期品的最後一哩食用,顯然,就其媒合、輸送的細緻度,這方面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最後,從單一食享冰箱的「點」到食物銀行的「線」,以迄於涵蓋項目服務、現金給付與中介平台之「面」,一套整全多層的服務體系和輸送網絡,這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反思所在。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