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高薪,被喻為金飯碗,但科別不同,高低落差不小,多少影響「未分科住院醫師」(PGY)選科抉擇;健保點值被視為醫師基本薪,一一一年「西醫門診各專科申報」資料顯示,內科系(心臟內科、腎臟內科)點數最高,其次為復健科、泌尿科、神經科、急診醫學科,至於兒科、婦科、病理科、麻醉科則排在末段班,加上自費項目有限,年輕醫師興趣缺缺。

健保一一一年「西醫門診各專科申報」資料顯示,五萬三四九○名醫師共申報四七八億三九六萬點,平均每人申報八九四萬點,換算後一整年健保平均給付每一名醫師約八百萬元。

此報告讓外界一窺醫界各科營收的奧秘,調查發現,醫師人數近萬名的內科系申報量最多,平均每人申報點數達一九八二萬點,其次為復健科(平均一三八四萬點)、泌尿科(一三六八萬點)、神經科(平均一二九六萬點)、急診醫學科(平均一一八六萬點),均屬健保點數大戶。

不過,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表示,這些點數只是代表各專科醫師申報狀況,無法直接視為醫師收入,實際上還需支付科內護理師及醫事人員等相關人事費用及儀器、設備折舊等費用,因此,醫師實際年薪仍與各醫院薪給制度有關。

究竟醫師平均薪資約多少?一名資深醫界高階管理階層主管表示,約三十二至三十三萬之間,平均年薪四百萬元,但科別不同,薪資也不同,對醫師來說,通常將健保醫療點數視為基本薪,如想高薪,則需努力於自費抽成、績效獎金,例如,多開刀、多做侵入性檢查,甚至自行開業,均可拉高薪資。

任職於北部某醫學中心的高階主管表示,他所任職的醫院就有兩名「超會賺」醫師,專精心導管手術,一年手術累積數百台,年所得高達一千多萬,光所得稅就得繳近三百萬元。

中部一名眼科權威則被喻為全台灣最會賺錢的醫師,每年為醫院帶來三、四億元業績,而健保底薪、手術獎勵金,月薪超過五百萬。正因自費項目較多、月薪超高,且不必輪班,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眼科成為眾多「未分科住院醫師」的最愛。

至於復健科,一一一年平均每位醫師申報一三八四萬點,僅次於內科,扣除了給付科內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部分,光是從健保而來的基本薪資可觀,加上無須輪班、容易開業,近年來,與以自費取勝的皮膚科(醫美)、眼科(人工水晶體)三足鼎立,成為年輕醫師選擇科別的前三最愛。

相較之下,病理科、麻醉科則顯得弱勢,平均申報點數為一三六萬、一六三萬點,僅約健保點數大戶科別的十分之一,如從醫院經營立場來看,還可能被視為賠錢部門。

更讓人擔憂的是婦科、兒科等重要科別也在點數申報的末段班,每名婦產科醫師平均申報五三九萬點,兒科醫師平均七三二萬點,低於平均值八九四萬點,因易有醫糾,且需要輪班,不少「未分科住院醫師」避之唯恐不及,導致許多醫院急缺這兩科新血醫師。(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