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關涉到性與情感教育的議題現象,背後卻是有其直指某種社會事實意涵的人文考察論述。

話說:民間團體蒐集去年400多則性與情感教育相關的新聞事件,據以挑選出2023年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這其中包括有「2023年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56%未婚族想結婚生子」、「性平三法將加重罰則,防堵權勢性騷」、「MeToo浪潮曝性平意識不足,民團籲國中小應落實性教育」、「親密關係受暴者男性增至23%,口語、精神暴力最常見」、「連4年生不如死,新生兒人數再創歷史新低」、「新北逆倫性侵事件,專家:對孩子分齡提供正確性觀念」、「性別刻板印象觀念鬆動,民調65%同意高中男女合校」、「家暴性影像遭散布,政院拍板網路業者應限制瀏覽或移除」、「台版MeToo持續燒,15.3%學生坦言打工曾遇性騷擾」、「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爆16條歧視政見,候選人道歉」等。

顯然,攸關到性和情感教育的這十大時事新聞報導,背後指涉的乃是從性別刻板印象到性別跨域界線、從學校職場公共領域到家庭私人範疇、從認知扭曲到行為偏差、從潛藏認知微歧視到具體性犯罪行為、從身體上到精神上不法侵害、從直接行徑到數位性犯罪、從生理到心理或文化認知基模、從態度觀念到外顯行為、從加害被害到去女男性別化、從兩性互動到親密關係教育、從法案增修到性平意識權益保障,以迄於從適婚當育到不婚不生、從遲婚晚生到難孕少生而來的諸多複雜的心靈結構。就此而言,無論是從生理、心理、社會、經濟、文化、認知,乃甚至於宗教而來之性/別/性別的和合分殊;從性騷擾、性誘拐、性勒索、性剝削、性暴力、性霸凌、性侵害到性剝削而來之性/別/性別的性犯罪行徑,以迄於從單性、異性、同性、變性、跨性、雙性、多性、無性而來之性/別/性別的角色認同,在這裡的論述真義直指的還是背後所糾結於性別、地位、角色、權力、財富抑或文化主義的某種權控關係。

總之,對於2023年性與情感教育十大新聞事件的人文考察,針砭之處自當是要復歸於性/別/性別為其人本之『個體』、推動性/別/性別平權保障措施之『制度』以及內化性/別/性別素養之『大環境』,藉此進行綜融、通盤且整全多層的檢視論述,否則,各種扭曲、迷亂、脫序或犯罪的性與情感教育事件,當只會有如地鼠般,不斷地竄流於暗黑不明、公私跨界且戕害不一之性/別/性別的各種違和事件。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