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台灣地區勞動人口的老化速度乃是世界最快,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嚴肅看待之必要。

根據國發會的統計顯示,我國人口年齡的中位數將從當前的44.4歲,快速提高至2030年的48.4歲,2050年更是高達56歲,如此一來,作為勞動人口老化速度世界最快的台灣地區,百工百業的缺工窘境,實則是有從勞動職場到其他的生活範疇、從人口數量到組成素質、從青中年人口到壯年人口,以迄於退休人口老力二度就業之通盤性檢視必要,遠地不說,44.4歲為其人口年齡的中位數指標,直指出來的乃是各自會有一半以下和以上的不同人口型態涵養,只是,在過度社會性保護氛圍底下,出生到未滿44.4歲的嬰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抑或中年期,由於受教年數的延長,致使出現『晚進屆退』的勞動樣態,相形之下,涵蓋壯年期與老年期之44歲至100歲的人口族群,雖有其『早進難退』的經濟安全考量,但是,就其中高齡、高齡抑或老後人生的特定對象、特殊需求與特別項目,映照於44.4歲以下的人口族群,自然是有天差地別的各自生命論述文本。冀此,在這裡思辨真義就不單單只是以44.4歲的中位數,為其劃分的界域,而是如何扣緊不同世代年齡,以深究就學、就業、就養、就醫及其公民社會或國家機器,是否已經就緒並備戰於44.4歲的人口年齡中位數,所帶來鋪天蓋地的衝擊影響。

事實上,即使因應於44.4歲以下的新生世代,尚難賡續接棒於世代的傳承,而讓44.4歲以上的中高齡或高齡人口,必須汲汲營營於謀生餬口的所得維持,但是,扣緊包括男女性別、生理狀況、學經履歷、就業情形以及人文區位等等複合變項概念內涵,直指出來的乃是對於44.4歲過後之於聘僱意願、就業能力、工作機會、薪資所得、勞動穩定以及職場願景的考察論述,這已然不只是雇勞兩造的狹隘範疇,而是要拉高關照視野,據以正視中高齡與高齡人口之「個人動力」、法令規章及其機制設置之「制度動力」,以及勞動人口老化之「大環境動力」,如此一來,正本清源之道理應是要就其不同的年齡人口族群,以深究整全多層之於『世代學』的典範建構,否則,挖東補西及其捉襟見肘的短期人力填補應急措施,終究是會讓人口老化成為國家發展危機的全面性引爆。

總之,關於台灣勞動人口老化速度世界最快的延伸性思考,自當是有其中位數、平均數、眾數等等不同指標數字的人文解讀,但是,不變的是:人口老化的拉扯影響,早已是一項迫在眉睫的『灰犀牛』效應,這也是新政府領導者要有的治理責信說明。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