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4📚
01.政府官員加熱菸
02.大專住宿有補貼
03.視訊診察有辦法
04.代理孕母要開放
05.羅馬拼音文化權
06.十大癌症有貓膩
07.生命設計空檔年
08.醫療人權納陸生
09.印度移工十萬名
10.人口變遷有巧門
11.醫事人員兩百億
12.長者肇事換照制
13.十大民怨執政黨
14.護理國考降門檻
15.三大瓶頸性影像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十二月份的第一周(2023.12.04)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政府官員加熱菸」、「大專住宿有補貼」、「視訊診察有辦法」、「代理孕母要開放」、「羅馬拼音文化權」、「十大癌症有貓膩」、「生命設計空檔年」、「醫療人權納陸生」、「印度移工十萬名」、「人口變遷有巧門」、「醫事人員兩百億」、「長者肇事換照制」、「十大民怨執政黨」、「護理國考降門檻」以及「三大瓶頸性影像」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政府官員加熱菸」,陸委會副主委被拍到吸食加熱菸畫面,當事者最重可罰1萬元,至於,輸入業者恐將面臨到5,000萬元罰鍰,事實上,加熱菸的危害程度也不亞於一般紙菸,對此,行政高官大膽的公開行徑,似乎也直指無論是戒菸抑或禁菸等宣導活動,是比想像之中來得棘手;「大專住宿有補貼」,教育部高教司規劃大專校院住宿生,依各校的收費及房型,每月補助1,200元至1,500元,經濟弱勢學生則是乘以1.4倍,預計在明年(2024年)二月份新學期開始實施,屆時,約有26萬名的住宿生,會以學期為單位並且按其實際住宿月數進行補助,所須經費預估每年27.5億元,顯然,用於學生身上的社會性投資,宜有必要從住宿費、學費到雜費,以迄於公私大專校院教育資源配置不均不足的通盤性檢視;「視訊診察有辦法」,即將公告的〈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預計明年四月正式上路,適用的對象除了原先的急性後期照顧、長期照顧服務、家庭醫師收治照護、居家醫療照護、國際醫療照護外,也一舉擴大到慢性病長期用藥、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災害及傳染病等重大變故、行動不便照護、其他等十大類,如此一來,舉凡是從診所到醫院的逆向醫療分流、從資安認證到數位素養的資訊近便性,會是該項新猷的考察聚焦所在;「代理孕母要開放」,因為選舉效應,致使衛福部鬆口要將代理孕母納為〈人工生殖法〉的法條增修重點,顯然,相迎於從少子女化到難孕晚生等結構性限制,代理孕母的開放及其能衍生出來的衝擊影響,頗有值得超前布建之必要,畢竟,從『法-社會』到『社會-法』的一以貫之,需要的乃是更多的基礎條件、公民對話和人文涵養,否則,從成年之『人的問題』到嬰兒之『問題的人』,這兩者之間的可能斷裂,已非是推動修法的初衷本意,特別是關乎到『好卵—壞卵』、『好孕—壞孕』、『好胎—壞胎』以及『好嬰—壞嬰』之間有待廓清的迷思與弔詭;以及「羅馬拼音文化權」,某泰雅族人申請要單獨以羅馬拼音族名登記為身分證姓名,被戶政事務所拒絕,進而提起行政訴訟,對此,高等行政法院認定,姓名決定權應受憲法保障,不准單列羅馬拼音族名已經是侵害到原民姓名決定權,而判戶政事務所敗訴,應准予變更登記姓名,顯然,從中文拼寫到羅馬拼音、從原民姓名權到文化權,抑或是主流文化加諸於原民之常態性裁判及其微歧視的認知基模,這會是該起議題現象的癥結所在。
其次,「十大癌症有貓膩」,2021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胰臟癌,另外,癌症時鐘和2020年相同,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至於,扣緊發生癌症人數、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男女性別以及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性別比差異等等流行病學的大數據分析,顯然,性別變項背後的個人、環境因子,是有進行通盤檢視探究及其分類分級策進作為之必要;「生命設計空檔年」,華梵大學率全國之先,首創生命設計周計畫,全校大學部停課一周,以讓學生學習『設計自己的生命』,此一類似國外大學『空檔年』(Gap Year),學生可以去完成一件想做卻沒做的事,但是,返校後需要繳交該項生命設計實踐的反思報告,同時回答包括實踐活動中遇到那些挑戰、這次的經驗會怎樣應用到未來生活等12大問題,顯然,攸關到生命設計周的構念、執行,是有其從之前、之中到之後的配套措施,以讓放手的大手能夠見到獨立小手的未來天光;「醫療人權納陸生」,爭執不下的陸生納健保議題,實有其糾結於從內地陸生到所有外籍生、從醫療人權到醫療政治,以迄於更為文明內涵的創新作法;「印度移工十萬名」,針對台灣的勞動力缺口出現越發惡化趨勢,政府將新增移工的來源國,可望於今年年底前與印度簽署移工合作備忘錄,初步規畫開放引進十萬名印度移工,涵蓋製造業、社福、農業等領域,顯然,從臨時應急到替代性質的國籍移工,直指長久以來的百工百業的人力資源統整,實則出現制度設計的運作失靈情事;以及「人口變遷有巧門」,最新人口統計顯然,今年十月死亡人數比出生人口多了3,526人,已經出現連續34個月『生不如死』的人口變遷現象,累計今年一至十月出生和死亡人數的差距業已擴大至6萬人,值得注意的是,少子女化、高齡化現象仍屬嚴峻,十月底全國幼年人口(0至14歲)比率僅11.97%,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不及七成,約1,635萬人占69.85%,至於,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則是逼近兩成,有426萬人占18.18%,特別是十月底總人口數為23,411,858人,總戶數共9,226,306戶,均呈微幅年增,但是,因居住型態轉變,每戶平均人口數下降為2.54人,戶量則是比去年同期減少0.02人。
最後,「醫事人員兩百億」,行政院端出政策牛肉,宣布規劃明年至少投入二百億費用以補貼醫事人員薪資,只是,從健保總額到公務預算編列、從改善醫護薪資困境到公衛政策與預防醫學的整體布建,以迄於從薪資補貼到醫護勞動環境,直指出來這絕非是健保、激勵因子的兩手策略,而是有其復歸於『個體—制度—大環境』的通盤性檢討;「長者肇事換照制」,政府雖早於2017年7月訂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用以規範滿75歲以上高齡者,每滿3年須換發一次駕照,但是,由於法規不溯及既往,致使2017年7月前滿75歲長者,除非是有違規記點或吊扣駕照處分,才會限期三年換照一次,顯然,從長者到其他駕駛、從強制換照到納入健康狀況,以至於從制度變革的轉換期限,關乎長者的駕駛風險控管一事,更是有如何得以據實滿足『易行』需求的基本提問;「十大民怨執政黨」,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大數據,統計出執政黨的十大惹民怨議題的負面聲量排行榜,分別是缺蛋與進口蛋爭議、台海和平與戰爭、詐騙猖獗與資安議題、缺電電價與能源議題、行人地獄交通議題、居住正義議題、職業駕駛計點議題、私校補助與私校退場議題、美豬標示不清以及流感疫苗接種爭議等;「護理國考降門檻」,因應於待解的護理師缺工困境,考選部公告,降低護理國考門檻,較難基礎醫學這個科目,比重由20%調降為10%,這也引發醫護界不滿,顯然,降低及格標準的後遺症,這才是後續棘手問題的開始;以及「三大瓶頸性影像」,雖然〈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修法規定性影像應移除下架,但是,申訴案件的成案比率僅25%,至於,移除下架性影像影片也遭遇到包括無法清楚確定畫面上的被拍攝的人、網站的IP位置都設在國外以及封網的後續處理需要當事人的身分確認等三大瓶頸。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