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人口直到今年5月重回250萬大關,依舊趕不及人口老化速度。台北市議員秦慧珠依各地分析,萬華區奪下「又老又窮」,大安區則是「老人多、窮人少」,應該審視社會資源分配。北市社會局回應,目前北市已設置14處老人照服中心及500處關懷據點,未來也會因地制宜、就近服務。

秦慧珠表示,台北市的人口在250萬人起起伏伏,影響到議員及市府官員席次,同時,台北市人口老化早已到了「超高齡社會」,今年1月時北市65歲以上人口占21%,到了7月就增加為22%,短短半年增加1%。

再以12個行政區中65歲以上人口占比細分,萬華區在今年5月時已達24%,其次為大安區在6月達24%。相反地,65歲以上人口占比最低的是內湖區,8月時65歲以上占比為18%,其次為南港區、文山區,占比均為20%。

經濟弱勢情形,秦慧珠說,依今年8月台北市各區低收入戶戶數統計,比率最高的是萬華區4.83%、其次為大同區3.20%,低收入戶數占比最少的是大安區0.9%,其次是內湖區1.32%。數據與低收入人口數比例相似,依舊為萬華居冠,大同區次之。

秦慧珠表示,萬華區是「老人多、窮人多」,大安區則是「老人多、窮人少」,相比科技園區的內湖較為年輕。若依據上述統計資料做市政規劃,北市社宅應多在萬華、大同等地區興建,而老人聚點、照護機構則應在萬華、大安、松山、信義、士林等地區設置。

然而,現行老人據點、社宅等相關機構「都是哪裡有地就往哪蓋」,導致需求最高的萬華,資源相對缺乏。此外,她之前調閱台北市敬老卡使用,有27場館使用人次掛零,「不過,大同區竟沒有掛零,以為業績很好,探究才發現,該區僅有2處場館。」數據要看的是背後意義。

她認為,各區老人社會福利設施要均衡分布,台北市醫療資源豐沛,長輩勢必長壽,因此提早面臨「超高齡」城市,不論是社福、衛生醫療、教育、社宅、都市發展等跨局處,必須對北市人口指標做充份了解再訂定策略。

社會局表示,積極在各行政區佈建社福設施與相關據點,盼能就近提供長者在地、鄰近的服務,針對對於弱勢照顧則有生活補助、脫貧方案和居住協助,像是安康、福民、延吉、福德平價住宅,協助低收入戶免費借住,以及推動平宅改建社宅,以混居模式照顧低收入戶。

同時,社會局也說,已先行規畫社區分級租金補貼,協助不同收入家戶在外租屋,除了照顧低收入戶,也協助收入較少的青年家庭。(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