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報載新北市政府審計處指出,新北全市共計有28間庇護工場,這其中有近四成的庇護工場連續三年出現虧損,並且已有3家結束營業選擇退場,這也讓相與關聯的議題現象,是值得深究討論。

誠然,激烈競爭的庇護工場,本來就是屬於一種生存不易的產業型態,就此而言,所謂的疫情因素當只是成為用以壓倒工場抑或退場的催化因子,如此一來,癥結之處乃是要如何針對包括疫前、疫間以及疫後等等疫情與非疫情因素的變異情形,進行通盤檢討,這才是兼具戰略、戰術同步並行的應該作為,否則,尾大不掉的庇護工場存續議題,其所牽動的就不單單只是營運單位的生存退場,而涉及進一步涉及到諸如障礙者、身障家屬、工場同仁、外部廠商、消費者以及社會大眾的利害相關人等(stakeholders);連帶地,因勢利導於該項的危機控管,進而檢視從就學培力、職業重建、就業服務到庇護就業,所攸關到障礙者工作的勞動人權及其應有的文明化進程,藉此嚴肅看待庇護工場近乎系統性崩解的發展性危機所在。

事實上,因應於該項的營運困境,主管機關也提出疫情解封後,將請專業顧問團加強輔導營運,據以調整經營策略的應急措施,只不過,該項優化產品或加強促銷方段,被凸顯的乃是產品本身的銷售數字和營運效能,此一背離庇護工場成立目的的切割思維,何嘗不是再次彰顯出來:庇護工場要如何因應不同的時代脈絡,而得以有效的推動創造性轉化或破壞性創新。誠然,扣緊從就醫、就學、就業到就養的關懷意旨,障礙者因其特別的個人生命事件,產生不同階段的生命週期概念內涵,自當要有積極差別待遇之於社會性投資的綜融思考,如此一來,關注的重點就不全然在於連續三年下來超過四成的營運虧損,而是有無通盤檢討庇護工場與一般公司行號所關乎到本質、性質和體質的異同之處,畢竟,放眼於庭園景觀工程園及藝苗木零售、建築物一般清潔、天然養生食品的代工包裝及販售、洗衣服務及清潔用品零售、速食品飲料及日常用品、設計印刷及代工、節能燈具及能源技術服務業、手作商品販售,以及西點、手工餅乾、糕點、茶飲、縫紉產品和接受委託勞務代工等營業項目,庇護工場要如何能夠在現有的商業模式中出奇制勝?

連帶地,環視包括人流、金流、物流、資訊流及其績效管理流,又要如何找出庇護工場的角色定位與功能所在,畢竟,障礙者來自於傷殘的身心受限,這一群因為就業能力不足且採取產能核薪的逆境勞動者,從產品的製程到包裝、促銷、營運抑或是市場的利基區隔,這已然不再只是工具理性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ex),而是要如何擴及到價值理性的蛻變成長指標(Key Milestone Index),這當中所隱含的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會計成本、機會成本、內部成本、外部成本、預期成本、沉沒成本、邊際成本、社會成本、就業機會、人群互動、社會參與、健康促進、自我實現、文化性融合,更遑論於要面對政策、法令、經濟、人文等等脆弱環境因子的不穩定性。

總之,當前庇護工場的慘澹經營,當只是欲振乏力的強弩之末,要如何在其組織使命、社會價值、道德包裝、感動行銷、市場機能、營運利基、專業導向、策略結盟、創新服務,以找到『庇護—工場—庇護工場—工場庇護』的存在目的和運作意義,那麼,現行您爭我搶之於零和賽局的紅海、紅湖或紅河策略,是有加以解構、重構和新構的必要,如此一來,糾結於從庇護工場到日托服務的名實之爭,其所關涉到障礙者的留用與遊走,更是成為包括身障者、家屬、非營利組織、國家機器抑或社會大眾,一項難以承受和難以說破的治理課題。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