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七月份的第一周(2023.07.03)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防疫失敗新冠炎」、「全球婦權退十年」、「實質薪資負成長」、「共同政見選立委」、「端節禮金澎湖縣」、「私校退場弱轉弱」、「申請入學比誰慘」、「既老且窮台北市」、「濫用吳寶春條款」、「日本合意性行為」、「名額上限必當率」、「巴氏量表請外看」、「迴避新聞新世代」、「經濟家暴女性化」以及「家暴事件男性化」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防疫失敗超額死」,根據統計,2019年疫情尚未爆發前,全台的整體死亡人數為17萬5424人,比2018年增加2,565人,2020年也是新冠疫情第1年,整體死亡數17萬3,067人,比2019年減少2,357人,但是,2021年本土疫情爆發後,整體死亡數卻增加1萬1,105人,來到18萬4,172人,2022年Omicron本土疫情大爆發,確診死亡人數共1萬4,667人,全國死亡數暴增至20萬8,438人,超額死亡數比前年多1倍,多出2萬4,266人,比2019年多出3萬3,014人,顯然,防疫失敗一事,所關乎到就不僅止於整體死亡人數的暴增,而是從防疫政策到治理機制、從醫護量能到公衛能量、從直接死因到超額死亡、從症候群到後遺症,以迄於從染疫生病到身心共症等等所環扣鑲嵌的國家機器運作,究竟潛藏那些制度設計失靈的權控性結構限制;「全球婦權退十年」,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所發布最新《性別社會規範指數》的報告指出,10年來全球性別歧視狀況並未改善,近9成人口仍有性別偏見,因為文化偏見和壓力持續阻礙了全球婦權的文明化進展,如此一來,意圖於2030年實現性別平等目標,恐將如鏡花水月般難以仰望;「實質薪資負成長」,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薪資統計結果,今年(2023年)一月至四月的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5,306元、年增2.37%,總薪資也成長1.96%,只不過,同期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高達2.54%,考量物價因素之後,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1,538元,年減0.16%,如此一來,實質總薪資呈現七年來首次的負成長,年減0.56%,顯現出來通膨壓力對於經濟不安全所帶來超乎預期的衝擊影響;「共同政見選立委」,在野的國民黨立委參選人提出七大訴求的共同政見,包括有揭開疫苗快篩採購黑箱弊案、改革NCC以成為真正獨立自主機關、解散國家隊和專案辦公室、清理國營事業酬庸人物、重啟特偵組以抓貪抓黑金拚治安、依法限期法務部執行已定讞的死刑犯、要求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咨文常態化並恢復立院閣揆同意權,以及調降汽機車貨物稅並要求政府檢討目前不合理稅額,顯然,從行政權到立法權、從執政黨到在野黨、從剛性政權到有效制衡,以迄於從公民社會到代議政治,共同政見背後所意指的公民政治素養,才是道為本的癥結所在;以及「端節禮金澎湖縣」,澎湖縣政府首創全國的先例,在端午節發放5,000元的敬老平安禮金,藉此兌現縣長選舉期間的福利升級政見,顯然,從一體適用到設籍排除的65歲長者、從福利促進到權益保障、從福利津貼到社會安全、從政見兌現到財政排擠,以迄於從行政霸權到沆瀣一氣,該項端節敬老平安禮金的發放,實有其包括人設政治、民粹政治、津貼政治及其共業政治的多方糾結。

其次,「私校退場弱轉弱」,根據教育部統計顯示,2019年至2023年期間共計有七所大專校院確定停辦退場,連帶而來的是有超過1,200百名學生需要進行他校的轉學安置,只不過,有幾間曾承擔安置的學校,最終也步入走入歷史命運,這等於是學生連讀兩校最終都不復存,畢業證書更是查無此校,顯然,從專輔學校到強迫退場、從轉學安置到再次無校可讀而來的『弱轉弱』抑或『向前轉進』,偏鄉弱勢學生的受教權益,自當是要有通盤的配套措施,而是只是任由自生自滅於高教擴張及其主管機關的消極處理;「申請入學比誰慘」,112大學的申請入學統一分發,合計獲分發人數有3萬8953人,分發率為51.18%,較去年略減,今年的缺額則是高達1萬6121個,相較於去年再度爆增有超過5千個缺額,一舉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不少頂尖大學如從台大到清大、陽明交大、成大、台師大等缺額均破百,至於,私學部分係以中國文化大學、淡江大學缺額最多,雙雙突破800名,顯然,坐以待斃的被迫退場,將會想像中來的悽慘,畢竟,關乎到天時、地利及其人和而來的市場生存之道,早已是處在萬變之於隨時可能退場的唯一不變;「既老且窮台北市」,扣緊兩性平均餘命以及低收入戶比例的變遷指標,直指出來貴為首善之區的台北市,將有能成為既老且窮的直轄市,只不過,包裹於客觀資料的背後,卻也涉及到縣市資源配置的不公平、因地制宜的社救門檻以及頗為嚴苛的低收入戶申請條件,以至於忽略之於從窮人到貧戶、從經濟弱勢到社會弱勢、從舊貧到新貧、從工作貧窮到年金貧窮、從個人貧窮到貧窮世襲、從擺脫貧窮到安於貧窮、從道德危險到福利依賴等等社會救助應有的概念廓清;「濫用吳寶春條款」,針對『吳寶春條款』遭到濫用一事,監察院通過調查報告並且糾正教育部,這也讓從正規管道到變通巧門、從同等學力到專業領域、由從寬認定到替代性論文、從學歷文憑到真材實料,以及從人設包裝到社會資本,此一〈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背後,充斥的乃是政學相通或商學相通之諸多貓膩;以及「日本合意性行為」,日本參議院通過性犯罪法律的增修,將合意性行為的年齡一舉提高到16歲,也就是說,低於與上述年齡門檻的人性交的話,在法律上即被視為強姦,〈中華民國刑法〉第227條則是有包括對於未滿十四歲之男女為性交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於未滿十四歲之男女為猥褻之行為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為性交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為猥褻之行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相關規定。

最後,「名額上限必當率」,北部某私立大學獨創所謂的〈課程學期成績分布〉規範,若是一門課程不及格的名額超過20%,抑或不及格人數未達5%,授課的教師必須要寫報告,以防止過高的不及格率會嚇跑學生,至於,剛性規定的必當率,也直指期許教師所應該要有的把關機制,只不過,及格率的高、低,是否也忽略了學習一事的配套措施及其窄化而來的認知閉鎖;「巴氏量表請外看」,一起因為醫生未開立巴氏量表,而遭病人家屬的毆打,致使引發巴氏量表存廢議論,最終,仍然還是決定按照現行流程,係以巴氏量表作為評估依據,顯然,從醫生的疾病診斷到到照專的評估功能性、從巴氏量表到照顧管理評估量表,以迄於從服務使用者到家庭支持系統等等環扣相連的居家照顧服務需求,這絕非只是一分為二的巴氏量表,便可隻手托天;「迴避新聞新世代」,根據2022年路透數位新聞報告指出,全球近四成的35歲以下年輕觀眾刻意不看新聞,對此,如何吸引新世代聚焦目光,成為全球媒體的一大挑戰,換言之,迴避新聞(News Avoidance)已然是千禧世代、Z世代的重要生活趨勢,如此一來,從讀新聞、看新聞、聽新聞到不理睬新聞而來之傳媒、閱聽的相互拉扯,便值得深究之;「經濟家暴女性化」,新北市政府家防中心公布去年一整年度下來,所受理老人家暴的通報數高達有1,844人次,特別是就其長者及其性別的交叉分析,女性長輩受虐暴力超乎男性有2倍之多,至於,關乎到老人家暴的歸因事由,多數係為與照顧者的人身衝突、財產分配以及子女啃老等等議題現象,如此一來,從『求同』之於所有長者相類似的受暴原因,到『存異』關於不同老人殊異情境的個別性差異,直指出來的會是『長者之個體動力—家庭之制度運作—高齡社會之大環境的綜融性關照,是有其從長者的身心狀況、照顧長者的家庭量能、公權力預防性介入的社會性參與以及認知閉鎖之觀念充權的多方布建;以及「家暴事件男性化」,根據衛福部統計,近年家暴事件男性通報受害人數逐年上升,2021年全國男性家暴受害者總數為4萬2,274人,相較於2017年人數為2萬7,995人,五年的時間內,一舉增加了1萬4,279人,至於,男性受害者占總受害者比例也從29.3%增至35.7%,成長了6.4個百分點,連帶而來的像是婚姻、離婚或同居關係暴力之類的親密關係男性受害人,更是從8,358人攀升至1萬1,592人,顯然,從願意通報到成案協助而來的家暴情事男性化,已然是成為家暴性別圖像一項重要的變遷指標。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