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全國第一線自殺守門人訓練今天登場,近萬人報名參加。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的資料顯示,有六成自殺死亡者在自殺的前七天,曾有就醫的紀錄;如果醫療人員或社區任何以,能有警覺,或許就能真正築起社會安全網。

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的推廣已行之有年,今年首次將對象從原先的醫療人員,社會工作師、長照人員擴大至村長、里長等社區的第一線人員。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李明濱主任表示,人會自殺,絕對不是要結束生命,而是要結束痛苦。如何找出、發現個案情緒的痛苦,加以關懷並轉移是非常重要的。守門人訓練是重要的自殺防治策略之一,自殺防治中心成立以來就著力推行。自殺防治法也明定推動自殺防治守門人的培育,可協助防範周遭自殺風險者發生自殺行為。

今天守門人訓練線上以及現場報名的人數將近萬人,立委楊瓊瓔表示,有更多人參與一起做一個守門人,就更有機會以「一問二應三轉介」的精神,共同防治自殺不幸事件 。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秘書長詹佳達表示,疫情衝擊許多人的心理狀態。根據調查結果,超過 44.4%的民眾在過去一個月中因為疫情而感到壓力。另外, 統計顯示自殺個案有 88.2%在自殺前一年有就醫行為,因此位於第一線,面對潛在自殺風險個案的守門人員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次守門人訓練中號召許多醫師參與的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根據自殺防治學會的資料顯示有六成自殺死亡者,在自殺的前七天就有就醫的紀錄。可見自殺者多曾努力尋求救治。因此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社工人員,還有村里長等人,在自殺防治上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潘政聰也提醒, 65 歲的老年人口正快速成長,長照機構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老年人可能沒辦法馬上適應機構式的生活,所以長照人員是否辦法辨別出個案情緒上自殺意念或傾向,就顯得非常重要。

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溫世和說,去年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成立,應能更明確推動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畢竟過去三年疫情期間,不管有無確診,大家都有感受到疫情帶來的壓力,同時也危及到心理健康。不論醫療人員、社工人員或長照人員乃至鄰里長都是最容易接觸到弱勢族群的人,在面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時,第一線人員就顯得十分重要,希望能透過大家的努力共同來建構社會安全網。

至於自殺防治守門人要學習的內容,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吳佳儀表示,守門人訓練課程是藉由案例討論、情緒支持技巧、心情溫度計的介紹等 容,讓受訓人員可以掌握「一問、二應、三轉介」的方法,學習辨認自殺風險因子及基 礎的自殺防治處遇技巧,給予關懷並適時轉介,提供資源協助有自殺意念者。(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