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罪近年來總案件數雖未見明顯增加,但全國青少年詐騙案件數卻有逐年增加趨勢,加上近來多起少年槍手事件,法界關注,許多少年案件的幕後藏鏡人就是黑幫;由於少年事件處理法新制七月將上路,對有觸法疑慮少年採「先行政後司法」,長期從事青少年輔導者憂心黑幫可能利用行政先行的漏洞,吸收年紀更小者當跑腿小弟,「現在小朋友很聰明,十歲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司法院統計資料顯示,全國法院收到青少年詐騙案件,五年前收案破千件、逐年上升到去年已超過一千五百件;進一步分析顯示三年前,桃園因有國際機場地緣因素,少年車手從桃園竄起,後續擴往台中,迄今全國各地法院收到青少年捲入詐騙案件數都顯著增加。

資深的少年法庭法官指出,毒品、幫派問題嚴重,過去黑幫禁止幫眾吸毒、對詐騙集團不屑一顧;但現今社會黑幫是販毒、搞詐騙集團賺錢,幫派打架火併立威。

幫派進入校園問題不只吸收入詐團,新北市前陣子引發關注的少年槍手,觸法少年全都來自同一所國中,執法人員感慨:「可見該國中被黑道滲透得多嚴重」。

青少年牽扯詐欺案可分為三種,第一是傳統普通詐欺、其次為網路型詐騙。如滿十六歲少年上網找打工求職,寄出存摺遭詐騙,或是網路購物詐騙,此兩種偶發性案件數量沒有增加。但令法界關注的是第三種「高風險型詐騙」,此類型因組織幫派集團性運作,利用青少年犯罪,且分工細膩,包含車手、取簿手、收水、送到境外柬埔寨機房等。

執法人員也發現,少年覺得加入詐騙集團當車手賺錢,比到超商打工輕鬆錢更多,容易吸引受金錢誘惑的少年加入;黑幫則「豢養」這些逃學或逃家的少年上第一線執行任務。

負責少年案件的主任調查保護官分析,部分少年不清楚下指令的背後組織是誰,就算知道也不敢講,甚至有少年雖知有觸法疑慮,想脫離卻逃不掉。

從諸多案例中發現,少年加入組織後「必須遵守守則」,若想離開會遭其他人「開副本公審」(網路遊戲術語,指團體成員齊上線公審),在情緒勒索、同儕壓力下,一旦進入組織,想脫離犯罪環境並不容易。

一名少年不想再與幫派人士鬼混,提出確診新冠肺炎、不能出門,但「學長」卻要求他拍快篩試劑證明,甚至要求開視訊量體溫,「你敢騙人,你知道後果」,少年只能繼續外出詐騙。

高風險詐騙的特色就是,詐騙被害人人數太多,少年面對一罪一罰的司法責任時,最難承受的就是後續賠償,因小弟拿到的錢不多,但做錯事也沒辦法,只能懇求被害人原諒,讓他們可以打工分期賠償;可悲的是,從沒聽說幫派大哥出面幫忙。(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