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春暖花開之際,對於社工學分班的後學者來說,迎面而來的卻是處處碰壁及其時時被排擠的不優感受,這也讓「假包容vs.真排除」之於社工學分班尊嚴的關懷旨趣,是有嚴肅思索之必要。

話說:隨其快速社會變遷所增生的各種福利需求,這使得人群服務工作者的職缺,不僅大量湧現,更因為高工時、高壓力和高情商的特殊勞動氛圍,致使從體制內的科班社工到推廣性質的學分班社工,被期以相容並蓄於手把手的協力夥伴關係,只不過,扣緊社會工作法制化而來的〈社會工作師法〉,雖有其依法行政和依法辦理以朝向專業團體、專業教育、專業訓練、專業證照、專業自我的典範社群目標挺進,但是,科班社工與學分班社工的您、我之差,又豈止於漸行漸遠的兩造之別,此一差別之分的水平隔離,所擴及出來的更不僅止於殊異職場權益保障的垂直隔離,而是直指著從科班社工到學分班社工,這一路蔓延下來之於社工員、社工師、專科社工師、公職社工師、高級社工師、政府約聘僱社工、委外方案民間社工、機構自聘社工所環繞而成的各種人群服務階序迷亂情形,如此一來,對於「產—官—學—研」、「教—訓—考—用—推」的根本變革工程,早已經束諸於高閣,相應而來的乃是不斷被墊高的各項世俗名器,據以淪為思量如何為五斗米折腰的某種終南捷徑,從而讓衣帶漸寬也要不悔的人群服務,忘卻保有初心和初衷的主體性魂魄。

冀此,因為諸如累積性剝奪、制度性障礙、社會性排除、滾動性影響以及專業性歧視等等的壓迫性結構,而讓誠願、有心的這一群後學者,心生膽怯之情,乃甚至對於人群服務所推崇的道德性指稱和社會性善行,大失所望,遠地不說,標舉『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的政府機關和社福機構,早已在學分班學生的術科實習以及後續的職缺應聘上,設下一道道直接或無形的拒絕門檻,其所訴諸的理由,不外乎是社工學分班學生投機巧取的學習或實習心態、不具足的基礎訓練和不紮實的進階涵養,抑或夾帶著太多過往習性的不受教之類的我執偏見和不甚愉快帶人經驗的習得無助感,而此一以『不可行性』和『不可為性』為其前提的實習或工作機會,也讓社工學分班學生已然是處於未戰先怯的不利情境,藉此凸顯就學歧視或就業歧視的人身標記。

誠然,人群服務的概論導讀,開宗明義直指的是對於值得或不值得救助者的不設限原則,畢竟,從國家機器、社福單位到一線社工,都是從相形見絀的弱勢人口族群出發,只不過,何以此一發想於悲憫的具體行動,卻未能同步體現對於社工學分班莘莘學子們應有的尊重和包容,甚至係以得勝者的高傲姿態,拒人於千里之外,像是某大型社福機構的各分支處所,有的是直接挑明僅提供學士班實習,抑有婉轉的表述係以就讀於台灣各大專院校,或就讀於教育部認可之國外(大陸地區)大學及高等教育機構並於台灣進行交換學生為其優先的受理對象,乃甚或進一步開放給就讀於教育部認可之國外(大陸地區)大學及高等教育機構,為其第二順位實習的申請對象;連帶地,從期中實習到暑假或密集實習、從單次實習時數到總實習時數、從必修課程到修畢相關課程、從受理申請日期到截止申請日期、從實習費用到實習名額,抑或其他的要求建議,更是給社工學分班的研習學生,設下難以翻轉克服的社工實習屏障。

好一個相煎何太急之於社工夥伴的網內互打鬧劇,這對於想要從事人群服務的學分班學生來說,又豈止於一生懸命的反諷了得。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