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導指出:北台灣第一所的性別研究所,日前遭到世新大學校方以「不賺錢」為由擬予停招,最後,經由教育部的介入協調,允諾提供包括高師大、高醫、世新等國內三所性別所,給予獎補助、外加名額等保健因子措施,但是,這也讓高教潘朵拉盒子的議題現象,油然升起。

誠然,就其世新大學性別研究的設立宗旨,像是“世新大學為邁向教育國際化,並配合二十世紀後半期之國際性別教育發展趨勢,以及聯合國推動之性別平權國際議題,遂於民國92年創設性別研究所,本所為北台灣首創之性別研究所。”,多少顯露出來性別到性平所關涉到乃是從國際接軌、公約政治以迄於性平時代潮流的多重意義;連帶地,對應於該項使命任務所創設的性別研究所,相與關聯的目標管理包括有:(一)因應國家之性別平等政策,深植性別研究之學術及實踐資源;(二)彰顯性別研究之國際潮流,促進本校之學術地位及競爭優勢;(三)整合北台灣性別研究資源,提升國內性別研究之學術水準;(四)促進本校系所之科際整合,培養多元視野之性別研究人才;(五)推介學術主導之公共政策,促進符合性別正義之社會發展;以及(六)結合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推動性別平等之社會改造工程等,這也讓性別研究所的設立,直指的會是從學術資本到社會資本、性別資本、兩性資本以及人權資本的深邃內涵。

冀此,倘若上述性別究所的設立宗旨,有其時代性、國際性、正當性、迫切性和實踐性,那麼,要如何從南北兩地到全臺布局、從私立學校到公立大學、從大專校院到各級學制、從學術單位到研發中心,以至於從規範思維到生活實踐,顯然,對於性別所研擬停招一事,就不只是聚焦於世新大學的單一學校,而是有其延展到高等教育的制度失靈及其高教生存大環境的綜融性思辨,換言之,「個體—制度—大環境」的關照架構,實乃必要,如此一來,教育部介入的停損作為,便有其商榷、議論之處。

事實上,根據私校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對於社會有需求,但是,公校未能充分創設的科系,政府應優先給予獎補助,就此而言,國家機器逕自對於世新性別所的搶救措施,固然有其適法的必要性,但是,此一偏屬於事發、救急、殘補、特定和枝微末節的切割方式,是否有助益對於主管機關角色扮演的積極性作為?對於社會有需求之特殊系所的操作性定義?對於從基礎到應用系所創設與否之學校自主和社會投資的衡平關係?對於擁腫不堪的高教市場及其複製貼上的系所失色所應有的效益評估機制?以及扣緊從投機到投資而來的文憑主義抑或終生學習等等的概念廓清,更遑論於如何將生理性別範疇,據以落實於諸如性別體制、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分工指派、性別產業後備軍、性別視角、性議題之類的性別霸權、霸凌與霸道,如此一來,攸關到認知態度及其外顯行為的性別素養,如何內化成為一項兼具的公民德行,這已然是超乎世新大學性別所退場與否的狹隘思維。

總之,性別研究所的停招事件,看到的是校方基於生存法則的必要之惡,和官方基於社會觀感的虛應了事,但是,從創設、減招、停辦到退場的演變歷程,復歸於高教的本質、性質與體質,又要如何找出與時俱變的主體性價值和因應對策,以此觀之,作為高等教育崩壞一隅的性別所,高教冰山的融冰與破冰背後的發展性危機,又豈止於技為末的各項獎補助措施,便可以了得。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