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例行性的官方統計,背後卻有其從老人、老宅到孤老宅,以迄於老人基本權益保障訴求的延伸性思考。

來自於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所發布今年(2022年)第二季的住宅資訊統計,顯示出來全台65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業已逼近400百萬人,但是,老人居住的宅數也超過68萬宅,這兩項數據持續創下統計以來的新高;連帶地,依其僅老人居住宅數的加總推估,全國將有超過85萬老人係為居住自理的孤老宅型態,這也使得從單純的一老宅、兩兩老宅到多老宅的長者宅居情事,是要有與時俱變的論述思考和策進作為,這是因為:首先,隨其婚姻型態、生育模式及其公共水準而來的高齡少子女化變遷趨向,這使得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量的比重,正以加快的速度以超前步入超高齡社會之林,如此一來,該項的老人住宅或孤老宅當只是食、衣、住、行、育與樂所關涉到基本需求,要如何確切滿足的一項關照構面而已,換言之,如何藉由老宅的居住議題,以讓長者之於需求滿足和風險規避,得以有其相與對應的機制設計和運作制度。冀此,見微知末所窺見到將會是邁進第三人生的高齡人口,要如何有其餵其食、適其住、樂其行、安於醫以及享其人群互動的關懷意旨。

誠然,從單一的居住議題其所展延出來的乃是殊異條件的老人境遇、老人住宅或孤老宅的配搭制度措施及其超高齡社會大環境的整體性布建,遠地不說,對於老人生活圖像的考察論述,重點就不全然僅是聚焦於物理環境的住屋環境或老宅狀況,而是背後家庭、社區或社會的支持協力網絡與服務輸送體系,有無讓長者相關的人身權益,獲致所應該要有的基本保障,以此觀之,從一人的孤老宅或兩人的老老宅到多老宅、從老人到老舊住宅、從垂直的上下走動到動彈不得之水平移動、從易行的人際互動到易醫的身心復能、從社會處方簽的群體參與到全人關懷的健康促進、從養防老的世代移轉到權益保障的國家責任,以迄於從老後人生的在家老化到多元選項的最適照顧等等另類的長期照顧困境,直指出來的是上述的老人宅數與孤老宅,其所潛藏問題的廣泛、深邃、複雜,將是超乎想像中的嚴重,至於,該項尾大不掉的長者居住議題,也會成為某種鋪天蓋地的灰犀牛效應。

總之,要如何讓以房養老、以租養老、青銀共居、減法照顧、成功老化、樂齡共宅、養生集村等等西方文明,以轉銜或鑲嵌於生於廝、老於廝和死於廝的東方文化主義,那麼,從國家機器、公民社會到世代個人,須嚴肅檢視己身之於老後人生的各項準備功課,如此一來,「及早入住機構養老?」、「與子女同住?」、「兩老或一老自住?」,諸多選項的背後,直指的是從主觀到客觀、從應然到實然、從規範性到工具性,以至於從解套對策到配套措施的不同變異因素思辨。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