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內政部的最新統計指出:截至2013年底,台灣地區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數,已經達到269萬人,占總人口的11.5%,對此,作為衡量人口老化程度 的老化指數則80.51,近十年間下來甚至於已經增加33.9%,由此顯現出來的是我國人口老化指數持續攀升的客觀事實。

事實上,老化指數(aging index)作為人口學的一項觀測指標,相與關聯的考察意含自然也是多層次的,一方面來自於不同區域之間的跨國性比較,這使得台灣一地的人口海嘯現象,自 從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以來,除了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率的不斷攀升外,2013年的老化指數更是高過於美國、紐西蘭、澳洲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為高,而這也指陳出 來台灣要面臨的是從個人老化、家庭老化、地區老化、社會老化到國家老化等等的發展性危機;至於,從微視層面來看,那麼,老化指數的背後實則糾結的是更為複 雜的概念內含,比如扣緊性別、年齡、居住地區、縣市區域而來的交叉分析,多少點明關乎到老化指數而來的深度論述,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比如以統計資料的區域別為例,這當中就老年人所占比例較高的分布情形來看,北部與中部地區的老化指數分別為百分之73及79,對照之下,東部及金馬地區的 老化指數則分別有百分之98與96;至於,按縣市別觀察來分的話,係以嘉義縣最高、澎湖縣居次,雲林縣第三,而以新竹市一地的老化指數最低,其次則是桃園 縣、台中市,准此,在這裡所彰顯出來的結構性意義還是在於突顯台灣一地長久以來從地域到區域之間發展落差的階層化現象,並且有其朝著階層深化之社會不均的 方向前進,畢竟,無論是生出與死亡的自然增加抑或是遷出與遷入的社會增加,不同縣市彼此之間的老人數量多寡,亦直指某種的變遷趨勢及其相與對應的行政作 為,如此一來,年輕型的縣市之於老邁型的縣市,各自的生態環境、產業結構、就業機會、社經水準、支持網絡、縣市資本、資源配置以及公共照顧,自然會有基本 定調上的發展差異,從而積累出強者愈優、弱者愈差之『馬太效應』的發展危機。

僅就生理老化而來的人身需求為例,嫁接在長期照顧(long-term care)的衛生福利範疇裡,那麼,對於老化指數的檢視真義,就不全然就僅止於老年人口的比重變化,而是一套區域之間的老人照顧政策、老人福利體系以及老 人照顧網絡,有無因為資源落差的結構性環境,而引發從一等資深公民、次等資深公民到不列等資深公民的差別人身待遇,以此觀之,要思索的是如何從各個縣市別 以進一步地擴及到不同區域別以迄於全台整體別而來的老人服務藍圖,畢竟,壽命延長而來的老化現象及其老化指數的攀升,早已超過單一縣市政府個別的治理能 力,就此而言,要如何落實『幸福老人居、老人幸福居』的理想願景,那麼,攸關到貧(經濟扶助)、病(醫療保健)、孤(社會?與)、老(成功老化)以及閒 (健康促進)的需求要項,就不全然只是老化指數的單一觀測指標,便可以一語道盡、說破和看穿的!總之,老人數量的漸增是有它作為進步的文明化象徵,但是, 量化背後所衍生出來的內含解讀,似乎也說明了涉及到老化教育的社會變革工程,相關的權責單位還是有著更多策進作為的施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