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社工培訓的管道途逕,一直以來,頗有拉扯、爭議,雖然包括有從教育端的四年制科班社工和學分班的學士後社工,但是,同為人群服務工作者,關於專業教育的養成系統,都是一項尾大不掉的議題。

首先,關於社工專業訓練的多元管道,往往陷入係要以社工專業教育為先,抑或以社會工作技術導向為主的相互拉扯,進而也形成社工學界內部的黨同伐異,若果,長期都是處於科班或學士後的血統迷思對立、社工人力供需之間的矛盾、專業與技術導向的衝突,那麼,社工養成系統的結構緊縮,將是更顯乖張,以默頓的緊張理論而言,取得基本消極資格的社工員,不論出身背景,在社工產業結構裡便可求得一席生地,並以適應團體結構、就業市場以及專業教育等現況,形成像是順從型、創新型、儀式型、退縮型、判逆型等不同屬性內涵的社工團體,即使並非一概全然的負面看待,但是,社會工作者要如何將理論與實務結合,這仍需要依據知識、經驗進行判斷,專注於自身學習和提升自我效能,時時點評、提醒自己,記得自己是為何投入社工的服務領域。

其次,在實務領域裡,社會工作理論仍多為將外借理論以運用至實務工作中,因此,較易為人詬病其專業性,像是社工師也未被納入醫事體系裡的專技人員,而同為助人者角色定位的邊緣化。誠然,從社會工作發展歷程來看,儘管隨著早前至歐美國家求學的前輩傳入社會工作知識系統,但是,臺灣本身人文民俗的獨特性,儘管多所批判於移植外國的專識理論,但是,扣緊生態系統的理論觀點,如何切合於在地人文、政治、經濟、思維的運作模式,期許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之間,找到彼此共好的合作典範。

近期一檔內地的娛樂節目以「情境喜劇」作為主題,每個團隊競相演出,作為小團發起人除了有當紅流量小花、頂大光環畢業的脫口秀才女以及戲劇大學科班訓練出生的演員、導演等,其中一只團隊來自香港無線訓練班出生的青年演員生動的演出,在情境喜劇的演出中,以影像結合了以往無線訓練班的學長像是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等等,儘管他們是以「港普」口音努力詮釋表演,卻生動而真摯的打動觀眾。青年演員說自己並沒有受過戲劇大學專業的科班訓練,在無線電視台演員訓練班結訓後,他們直接到各節目展開真實的職場訓練,從跑龍套開始。至於,接受「情境喜劇」的演出,則是希望能夠透過互相合作與內地的演員們交流,傳達無線訓練班一直教育演員們所應該要有的敬業和合作精神,特別是告訴自己:無論我們出生何處,只要是有努力就有機會。

因此,不論選擇何種的職業與志向,在一開始總是要付出艱巨努力,就像「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般,為了要讓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我們必需要用很大的力氣讓飛輪運轉起來,也就是說,要持續的厚植自我能力,發崛自己的熱情,堅定心中的價值,總結來說,就是要有自律學習的成長心態,當達到某一階段後,飛輪的重力與衝力,便成為蛻變的動力,這時候的我們不用費盡力氣,而飛輪依然可以快速而有效率的運轉。

祝福,人群服務花園裡的每一位社工人,已然找到衣帶漸寬也不悔的動力飛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