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因應社會的變遷型態,勞動部推動所謂的「明師高徒」計畫,雖然是成功地配對有兩百多對的師徒,不過,計畫執行以來,因為卡在「明師」的資格限制較多, 再加上徒弟訓練津貼也是3個月才發放一次,以致實際的速配率不到3成,甚至於出現7成有志學得一技之長的青年興沖沖報名參加計畫,但是,至今卻苦於等不到 師傅而感嘆「出師」之路路還是頗為遙遠,無法捉摸。

首先,暫時撇開 「明師高徒」計畫裡所規定的各項內容,還原回到規範性層次的基本提問乃是:該項方案的目標、目的為何?相與關聯的策略性規劃又為何?倘若是用以思謀對於這 一群滿18歲未升學和未就業之潛藏勞動力的養成,那麼,現行各種的職業培訓方案,又隱含那些的制度運作失靈情形?連帶地,「明師高徒」之於當前新生世代的 能力培養,有無整體規畫的戰略性思考?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不僅止於聚焦在「明師高徒」計畫的本身,而是相關培力計畫彼此之間的和合分殊,要如何有其 分級、分類;分階、分段以及分時、分程的通盤性擘劃?連帶而來的是,從勞動以延伸到教育、衛福、社政、司法等等的串聯鑲箝的照顧管理機制,是否建制完備和 已否穩健運用,多少突顯出來所謂的「明師高徒」計劃,不應該只是淪為枝節末微般的殘補式應急?

其次,倘若是回到「明師高徒」計畫的工具層次,那麼,從計畫的構思、擘劃、執行到成效,相當程度上,還是未能扣緊需求評估、過程評估、結果評估而來的效益 評估,藉此思謀當「明師高徒」計畫上路之際,可能會出現那些的衍生性問題,以此觀之,所謂的「明師高徒」計畫,究竟是屬於政治正確的『惟一』?還是僅僅被 部份放大的『之一』?至於,在可行性的背後,有無關於「明師高徒」計畫之不可行性的停損點設置?特別是在將「明師高徒」計畫視為青年世代之問題解套的定位 同時,有無相關的配套措施?連帶地,「明師高徒」計畫的預期性發展,亦指涉出來各種非預期性後果的綜融性思辨?這當中尤其糾結著諸如學歷與實力;勞心與勞 力;主流與邊緣;以及安身立命之生活基礎和哲學基礎的相互拉扯!?就此而言,問題的癥結點就不全然擺置像是「明師」的資格門檻?在指引迷津之際,是否需要 更多的「名師」?包括每月一萬元的訓練津貼和五千元的指導費的各種誘因條件,能否讓師徒的兩造,皆能安於傳道、授業與解惑的制度性養成,藉此突顯出短期、 急救章的速成模式?

總之,當可將「明師高徒」計畫視為勞工行政某種的策進作為,但是,對於僅僅不到兩成的配對率,其可能的解決對策,也不應該只是降低明師的條件設限或高徒的 年齡下限,而是究竟我們這個社會文化氛圍,是如何看待該項的計畫方案?誠然,先有機會改變而後才有改變的機會,就此而言,推動「明師高徒」計畫的真義,無 非是整個社會耐著性子以陪伴年輕學子以渡過狂飆的叛逆歲月,特別是何以15歲或18歲之際,在選擇未升學或未就業的人生道路時,我們曾經給予多少的細心傾 聽或耐心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