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恬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分析心理學派大師榮格提及,真我自性(self),是協調和整合人格的各部份組成,藉此賦予生命的意義,其核心概念也由後人加以延伸,並將生命比擬成一個暗黑的屋子,「真我」如同蠟燭般,或是說手持蠟燭的人,燭光照亮屋子並讓光透穿出來,將個體化成為完整的自己,對此,社會工作裡透過拄著燭台的社工員,在其受助家戶生命陷落之際,用以點燃火苗,照亮人生的轉彎處,望見未來的可能性。

然而,在兩造生命的交會處,社工的社會角色可能是扭轉受助人命運的推手,但也會因為制度、大環境的結構性失衡,燃燒了自己,卻未必會照亮他人,乃甚至於在信念與現實的來回拉扯之間,熄滅了服務人群的初衷,抑或有否因助人的喜悅以達成自我實現,這部分實有諸多的思辨空間。

「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一期計畫於2018年施行,根據衛福部統計當年國內社工專職人員共計1萬4989人,每位平均服務超過1,535位民眾,工作負荷程度與美國、日本的511與626位相較超過約2至3倍,雖然,行政院會於2020年定案社工員每月保障薪資為3萬4916元,但是,去年(2021年)第二期「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實行以來,截至去年底為止,社工專職人員僅微幅增加至1萬7015人,而以心理精神衛生、自殺個案通報追蹤輔導為主的社區關懷訪視員也僅108人,卻卻是需要服務超過3萬5000多名的個案量。

第二期「強化社會安全網」的施行方向,強調跨體系跨專業的公私協力、強化人力晉任與專業久任、加強司法精神醫療服務、持續拓展社福中心資源與保護服務,以及補強社區精神衛生體系與社區支持服務,然而,除了社工量能至今未能到位外,政策的結構性限制,亦侷限服務能量的有效發揮,以兒少安置機構補助標準為例,據衛福部統計,公立規模最大的兒童之家平均每名孩子安置補助費為每月5萬7000多元,民間機構則為安置達到人數門檻方有2萬4000元,超過一倍的落差,立基於民間社福團體於法可自籌募款,而政府單位獲得善款則必須繳付國庫稅收,在〈兒童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Children,簡稱為CRC)之降低安置人數、機構小型化以及家庭式照顧等等去機構化的國際約定底下,民間機構面臨若是面臨到安置童人數未達門檻,則是會有連基本補助都難資助的窘境。

然而,制度與大環境之間的相互矛盾,使得社福機構乃至於社工個人等個體單位,難以緊密扣合福利輸送的節奏,同步前進,更未能發揮相輔相成的加乘效果,今年4月15日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聯合會行文予相關社工團體,請團體就其倡議的「社工全證照化及社工師考試」提出變革參考意見,這其中包含對修習學分班的社工員之應考與工作資格的標準提高在內,對此,第二期「強化社會安全網」,本該是要藉由科班與非科班背景的有效溝通、用學理學識與人生歷練的彼此互補、凝聚為共榮共好的生命共同體,透過集體的社會整合,綻放出具體行動的力量,以紮實穩當修補社安漏洞、接住人性脆弱。只是,而今制度與大環境尚處於矛盾磨合的「外患」猶存之際,團體動力削弱的「內憂」再添紛擾,第二期「強化社會安全網」的服務量能,是否能到位及其效益成果,皆頗值得觀察。

社工人看見服務對象的人生,因自己的陪伴支持而有正向轉變,也因為有能力付出而讓內在更加的堅實強大,甚至於在其服務經驗的累積過程當中,連結諸多個體動力以帶動制度的變革,這些無上價值是將原本可能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轉化為喚醒服務初心的最強維繫,服務人群的本意,無論係為保障薪資的現實考量,抑或自我實現的追尋,以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縮寫為KPI)作為職涯願景、視關鍵里程指標(Key Milestone Indicators,縮寫為KMI)為其成長核心,將第一線社工實務現場的3D(Dirty、Danger、Difficult,骯髒、危險、困難),轉化為靈魂提升的3D(Destiny、Devote、Dedicate,命運、投身、奉獻),相信您因自己的參與,而順行了服務對象的逆向命運。

在鼻酸感動之際,您已經成為溫暖別人、照亮自己的蠟燭,持續於內在修行之路上的持續發熱與發光。

參考影片TVBS NEWS斷裂的社會安全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JNjJnqc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