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出的履歷都石沉大海,職場對年紀大的我們就是不友善…」六十七歲李阿姨,數年前從美國返台定居,想重回就業市場卻始終找不到合適工作,後來才透過就業服務站媒介至餐飲業服務;她回想當初求職受阻過程,深深感受社會對高齡者就業有個界線。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年台北市每五人就有一人為六十五歲以上;國發會推估,台灣十五至六十四歲青壯年人口數將於二○六五年減至八六二萬人,當年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到七一五萬人,青壯年就業人口逐年遞減,未來像李阿姨一樣,退休後重返職場的人會愈來愈多。

但許多體力、能力都不錯的健康退休長者想重返職場,卻遭遇「有人肯用就好」的高齡就業困境。學者憂心,政府若不及早因應,改善長者就業歧視狀況,未來老人勞參率被迫提高後,恐步入日韓後塵,出現嚴重的老人貧窮問題。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有許多長者因職場年齡歧視被迫退休,他們在經濟壓力下須二度就業,但目前多數高齡職缺都為保全、清潔員等薪資較低工作;他說,高齡就業被迫從事低階職務,「錯將年齡歧視造成的現象認知為合理,這是我最怕的東西。」

他說,高齡就業隱憂就是銀髮族並沒有太多優質就業機會,「並不是給中高齡一個工作就好」。辛炳隆認為政府應超前部署。

「愈來愈多中高齡想續留職場,但留不留得下來得取決雇主願不願意續雇。」辛炳隆認為,現階段政府應及早推動政策,讓中高齡者能變成社會「銀髮資本」,而不是只有一套中高齡與高齡者就業促進專法,政府要思考如何協助企業善用銀髮族能力資本、社會經驗,將產業的餅做大。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指出,未來少子化更嚴峻,高齡就業肯定要彌補勞動力不足,但老人就業型態畢竟不同,政府須更積極面對老年就業需要。

他說,中高齡就業專法有提及建立中高齡者人才資料庫,但專法上路一年多,從目前高齡勞參率上升程度來看,政府要更積極些。(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