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指出:去年(2013年)台灣地區的家庭儲蓄率已經降至20.62%,遠低於二十年前的30.7%,明顯落差很多; 連帶地,屬於所得最低之第一分位組的家庭,更是已經連續七年都是處於「負儲蓄」狀況,而此一負儲蓄是否會惡化並成為一種常態性的發展趨勢,這也是值得予以 密切關注的公共議題。

事實上,該項的調查報告亦同時透露出某些的發展警訊,這其中包括有:從近一、二十年較長時間點的觀察來看,台灣一地整體家庭儲蓄率的下滑趨勢,已經是非常 明顯,對此,家戶所得及其負儲蓄現象,倘若是對照於國富情形的財政狀況,這自然是有待進一步的廓清;連帶地,根據家戶所得高低而來的五等分位組,那麼,所 得最多的第五分位組相較於其他不同所得的分位組,已然是呈現出富者愈富但貧者卻是愈貧的馬太效應,尤有進者,是否也會進一步地惡質演變成為包括新貧、近貧 和赤貧在內的絕大多數,以及一小撮的豪奢之富,如此兩極偏鋒化的差異現象,亦有它從相對貧窮以延伸到絕對剝奪的發展性危機考量!

除此之外,扣緊中低家戶所得而來之少儲蓄、沒儲蓄甚或是負儲蓄的經驗現象,那麼,第一分位組裡有近半數係屬於老年家庭,這亦點明出來:關乎到家戶所得和儲 蓄狀況而來的經濟安全保障效果,這會是後續問題的論述真義所在,就此而言,回應於包括基礎性質的國民年金、附加性質的職業年金以及市場導向之商業年金等等 的多層次年金制度,那麼,所謂老年家庭之於負儲蓄率的考察重點,無非是進一步突顯寅吃卯糧或無以為繼的生活窘境,至於,該項能耐和能量均有待挹注補強的所 得維持機制,也將會因為家戶人員的退場和退休制度的缺漏,而衍生出來諸如食、衣、住、行、育、樂之需求滿足和生、死、老、殘、傷、疾之風險規避的公共議 題。准此,在這裡的發想議題乃是:當所得不足、儲蓄不夠所招致自我保護的能力逐漸式微之際,面對此一家庭運作的失靈現象,國家公權力又要如何停損設置,藉 此履行公共照顧的基本職責?

總之,從吃不起、買不起、住不起到存不起等等的客觀情事,指陳出來該項的家庭收支調查,既是所得與支出的拉扯關係,也是儲蓄和消費的對應互動,但是,當相 互的拉扯及其彼此的互動,已經是出現具體且明顯的變化或惡化,乃甚至於呈現出來失衡與崩解的發展危機,那麼,富與負之於一字之差的儲蓄落差,就不應該只是 限縮在個人或家庭移轉,而是一種社會性移轉的所得重分配機制,究竟有無確切落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