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出現了所謂「愛物資」的網站,藉此詳列社福單位本身所需的物件資源,以便於能夠有效地媒合民眾手邊所想要捐贈的物資,從而達到供需合一的多重目的,對此,關於線上捐贈物資一事,是有其更為深層的申述空間。

基本上,「愛物資」網站的成立,實乃是將現行的實物捐贈和現金給付以進一步地鑲箝而成為一套完備的福利服務體系,亦即,採借此一網路媒介的平台機制,將可 以藉由大眾所熟稔的線上購物模式,以訴求於諸如資訊正確、搜尋方便、數量管控、寄送便利以及公開徵信等等的目標管理,只不過,該種含蓋社福機構、一般民 眾、商業部門以及公益平台等等相關人士(stakeholders)所構築的策略性聯盟,還是存在著若干有待廓清的模糊地帶,這其中包括有:首先,「愛物 資」的運作型態乃是仿效網路購物模式,亦即,當民眾想要捐物資,不用打電話或是上網查詢,而是只要在「愛物資」網站上便可找到想要捐贈的物品和所對應的社 福團體,如此一來,點選之後並給付小額的運費,就會有物流公司到府收取並且逕送到該社福團體手上,以此觀之,大幅降低物資捐贈的交易成本和可能外部代價, 便成為「愛物資」未來的利基優勢,然而,在此銀貨兩訖的交換過程當中,作為媒合平台的「愛物資」機制能否展現出所應該要有的責信功能,比如捐贈者的物資品 管、受贈單位的需求評估抑或是從該項的另類待用物資以延伸到代用人力或物力的媒合輸送。

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不單單只是訴諸於新型態的捐贈管道,而是來自於人性的科技創造,是否隱含某種積極性的教育宣導作用,畢竟,關乎到該項禮物關係 (gift relationship)的捐贈行為,問題的癥結點不全然只是侷限在供需兩造的如何有效媒合,而是包括問題需求、資源盤點、合理配置、服務輸送、績效管 理與後續追蹤等等的串聯性思考?連帶地,推展「愛物資」網站的線上捐贈一事,相當程度上,也是顛覆了一般大眾所習慣的捐贈行為,亦即,民眾所習以為常的感 動促銷、愛心快閃和不假他人並不需再行付費的捐贈型態,冀此,推動理性的善行義舉,自當有其必要性,但是,透過e化平台所投以需求管控、資訊透明、物盡其 用和延續物命的宗旨理念,這一點還是有待觀察的,特別是要如何擴大線上的捐贈鄉民以成為某種範疇經濟的市場規模,否則,從捐贈者所支付的運費當中以抽取若 干比例收入的平台機制,相關功能的發揮還是有它無法迴避的結構性限制,就此而言,要如何從「愛物資」網站成立以進一步地延伸到教育宣導的觀念充權或是資源 配置的專業責信,而這已然是一項公民社會的變革課題。

總之,成立「愛物資」網站乃是建基在更為便利、速成的媒合基礎上,這對於能見知名度不高的社福單位來說,的確是一種不無小補的挹注管道,但是,該項以捐贈 者為本位的思考模式和運作型態,是否能夠藉此修正或導正現行物資過於集中、募集偏向愛心快閃以及資源未能有效配置的諸多亂象情形,這一點還是有待持續考察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