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有越來越多的高中、大學生愛用所謂的網路流行語,像是『港覺』(感覺)、『衝一發』(拚了)、『超正der』(超正的)、『薛薛』(謝謝)以及『BJ4』(不解釋)等,這除了是作為日常生活裡另類的溝通媒介外,甚至於連課堂上的口頭或書面報告,也照用不誤,以至於造成認知上的不同解讀,顯然,對於該種數位原住民愛用網路流行語一事的延伸性思考,誠然一項隱含集體意涵的變遷課題。

基本上,關乎到數位原住民愛用網路流行語一事的論述探究,當可從世代落差(generational gap)、次文化(subculture)以及符號互動(symbolic interaction)的角度加以關照之,亦即,這些貌似火星圖文的符號組合,因為透過群體或群組織彼此之間的相互認定,而蛻變成為某種約定俗成的溝通媒介,就此而言,倒不用過度放大這些網路流行語的生活性機能,而是要從此一另類語言圖文的行使或運作,以更進一步地追索諸如自我概念、觀念認知、態度行為、互動模式、群我界限、社會資本以及關係網絡而來的青少年次文化及其所增生的世界圖像(world image)究竟是長得什麼樣子?換言之,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乃是要去接受不同年齡群組而來的世代落差,也就是說,尊重多元以及包容差異的精神塑立,將會是標舉世代融合的定調主軸。

至於,學生愛用網路鄉民流行用語抑或是已經成為課堂學習的一種媒介,那麼,該項的變通性舉措,業已從友伴之間的私領域以擴及到師生之間的公領域,並且從約定俗成的從眾行為而一舉挑戰既有的制約規範;尤有進者,隨手拈來的鄉民流行用語是否隱含著某種再社會化(re-socialization)的認知機制,並且悄然成為心靈結構(mind structure)的一部分,就此而言,關乎到鄉民流行用語之於新生世代,這除了是方便、習慣、我群、內團體和同儕認同外,此一不假思索的行為模式及其可能出現的發展性後果,將會是後續的關注所在,畢竟,教與受的兩造,即使是在關於網路鄉民流行用語一事上,取得共識並且給於相對的同理,但是,還原回到典章制度、文字掌握、語言運用、邏輯思維和世代互動上,當有其小眾之於一般以及邊緣之於主流而來的阻礙區隔,更確切地說,從學生愛用網路鄉民流行用語一事的反思,實則有其必要正視該項世代落差背後所限定的世代界限(generational boundary)?

總之,一方面平常心以看待該項網路鄉民的流行用語,畢竟,這些文化符號的靈活變通,是有它的侷限、時間性,但是,倘若是回歸到世代互動一事上,那麼,問題的癥結點就不全然只是在於流行用語上,而是某種動態、歷程的世代溝通平台,要如何與時俱進以成為機制建置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