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10月11日的國際女孩日剛過不久,全國仍多處持續舉辦台灣女孩日的系列活動,倡導女孩如何不受性別限制的環境,創造自我精彩生活。是以,從女性心理健康的角度,以進行相與關聯的文人探索。

男性與女性的分別,從《創世紀》第2章,夏娃是耶和華用亞當的肋骨造的亞當的伴侶,而女性普象徵著情感、生命之源與生活;在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聲明:「今年的大獎與生命密碼的改寫有關。這些基因剪刀把生命科學帶入一個新紀元。」,得獎主珍妮佛.道納,她感性的回應道:「好幾次有人告訴我女孩不要走化學這條路,或者女孩不要搞科學。幸好我都沒有聽進去。」,聽起來這一切是多麼不容易,女性在社會角色、文化脈絡裡被期待的模樣,也突顯女孩要突破被期待的社會模型與心靈結構困境,這也需要更多自我認知以及內外在的資源整合。

從腦部發展來看,主管情緒記憶功能的杏仁核,在一則成年鼠的實驗中,雄性鼠杏仁核大於雌性鼠,放在人類女孩的腦部功能來看,女孩的杏仁核功能發揮較弱,較可能出現焦慮、憂鬱的情緒;從生物個體在心理社會環境中,若果女性家族有憂鬱症基因,在負面生命經驗或衝突壓力的環境中成長,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更為增加。

其次,從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發展階段以及後天生理的影響,來看女性憂鬱症,女性從青春期的初經來潮以後,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因為「那個快來了」而產生的「經前憂鬱」;育齡期的女性懷孕生產後的「產後憂鬱」,再來到中年期「更年期憂鬱」,不同年齡層的生理變化、社會環境以及人在情境中的交互拉扯。心理健康持續蒙受情感、關係、經濟以及疾病等危機,我們的內心是否有一顆足以防風抗震的阻尼器?因此,要為自己在生活中培養的心理軔性,保持彈性的思維模式,儘管我們深受兒時成長生命體驗、教育與社會文化影響,但這仍有助於釋放心靈囚牢的自我效能,也就是說,就從辨識情緒與壓力開始。

以當下最受青睞的「正念」而言,從時間、事件與個人在情境中的反應,從情緒到情境再到此刻的當下,正念的提醒像救生圈,理解、接納、經歷與存在此刻,以找回壓力與放鬆之際的拿捏界線,進而保持自我效能;此外,從發展心理學角度可以觀察到,女性透過自律、獨立與自主,她們得以在「適度距離」且不過度敏感的心理情境下,克服成長困境。

最後,即便女性形象像是情感、溫柔、敏感等,但是,許多男性的文學大家也帶來許多精彩的情感言語,像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年輕時的他曾擔任過中學老師,他帶領學生翻譯「I LOVE YOU」,學生將英文直接翻譯,夏目漱石表達與其如此直接,反而失去了美感,倒不如從日語諧音月亮與愛情語譯「今晚的月亮真美」代替。

總之,對於自己與自我內心所交織出的這一場風花雪月,當情感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帶來溫暖與讓人易接受的氛圍,回到此刻,或許,我們可以同理受困於現狀,以尋求突破的自己受限,並且輕聲說道:「辛苦了,月亮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