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因應臺灣地區的少子女化趨勢,臺北市政府在今年(2021年)的8月通過<生育獎勵金發放辦法>得修正草案,規劃第3胎以上將加碼新台幣5,000元以發放2萬5000元的生育獎勵金,並且要9月起開始實施,只是,該項的加碼方案,在市議會的民政委員會備查時,多數議員除了認為加碼的金額不夠多之外,更應該是要從第2胎就開始加碼,因此,決定將此案件暫擱不予備查,請市府重新研擬更為周詳完備的加碼方案。

誠然,對於第3胎、加碼5,000元以及第3胎發放25,000元生育獎勵金的考察論述,本來就是一項整全多層的綜融性關照,這是因為:首先,加碼5,000元的保健因子,是否足以產生應有的催化作用,這一點就有待商榷;再則,從第1胎到第2胎與第3胎的生育獎勵金,之間的差額及其設算標準,究竟要有多大的差距,才能讓父母雙親有其懷孕生產的動機誘因;連帶地,若果係以當前臺灣地區不到2人的總生育率計算,那麼,又何以不是以鼓勵生育第2胎,來作為其標地對象之所在,反而是提升到第3胎之遙不可及的超高目標,更遑論於將「生—教—養—衛」逕自二分的相與切割,此一未貼近庶民生活的政策規劃能力,這才是令人擔心之所在。准此,該項的<生育獎勵金發放辦法>的修正草案,已然是一項無關痛癢的假議題,充其量只是單一局處個別年度的執行績效,至於,執行效益不彰的行政責任或政治責信,也僅是聊備一格於某種因陋就簡的馬虎作為或大內宣,這是因為未能從該項生育獎勵金的發放辦法,就其制定、執行和修正的政策內省過程,以進一步窺見到背後應該實有之人口綱領、家庭福利、經發對策抑或安居樂業等等生養環境的基本提問。

事實上,即使是限縮於金額加碼之類的技術性操作,那麼,該項偏屬於工具層次的相關詰問,還是有其更多的延伸性思辨,這其中包括:從金額加碼的現金給付(in-cash benefit)到其他關連的配套措施(in-kind service)、從等級增加的表相差異到等比加權的實際誘因;從政府公共資源的優先享有到托育幼教的保障名額;從覬覦25,000元的交易成本到生養子女的更多機會成本選項;從人口素質的成本效能到人口增量的常業依賴;從獎勵金額的保健因子到生養知能的激勵因素;從養兒育女的世代之間到世代責任的跨代之際;從婚生子女的主流型態到其他樣態的多重選擇;從學前稚齡的相關津貼到義務教育的多元福利;以及從民政主管關機到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跨域協力與照顧管理,這也顯現出來作為首善之區的臺北一市,還是將少子女化的人口組成困境,窄化於生育獎勵金的發放事宜上,而未能扣緊人口、人文、地理、產業與景觀等社區、社群的都會環境布建,從而走出一條高齡少子女化的臺北生活願景藍圖。

最後,以民政局為其加碼方案的提案單位,多少顯露出來是有將此一少子女化議題,予於單一、單純的枝微末節化,而這部分的策進作為,無論是運籌帷幄的研考單位抑或溝通協調的整合機制,均有待進一步的擘畫建置,以此觀之,高齡少子女化作為臺北市的一項發展性危機,就不只是生育獎勵金的發放給予,便可完事了得。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