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自從嘉義市長於上周二宣布搭配中央的振興券,以加碼普發現金2,000元之後,便有不少的民眾最好奇「現在遷戶籍還來得及嗎?」,對此,嘉義市府決定普發對象為8月24日之前設籍於嘉市的所有市民,也就是說,設籍的期限是押在宣布加碼發現金的當天,也包含當天遷入者,藉以達到公平、公開原則,這也讓相與衍生出來的議題現象,是有進一步思辨之必要。

誠然,二千元現金的發放,採取的是普及、直接、迅速以及並無資產調查(means-test)的福利津貼手段,藉此達到雨露均霑且皆大歡喜的共好目的,至於,設籍日期的時間點,部分還是要從經費預算的資源配置出發,固然是有未設戶籍或來不及遷戶口之「排新」,但是,只要是在規定的日期完成遷移,就不會有「排舊」的問題出現,換言之,嘉義市該項的普發現金措施,實則並沒有涉及到排富、排貧、排他等較為縝密的排除行政作業,這也讓該起『津貼政治』的策進作為,顯得相對的簡易、便利、可及,但是,若果是扣緊包括需求評估、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在內的效益評估機制設計,那麼,該項的現金普發措施,理應不僅止於搭配中央發放振興券的順風車,而是有其回歸於現金發放所要被期待的乘數效果,這其中除了能否有效地帶動當地百工百業的消費經濟外,抑或有無思索對於嘉義一市的總體財政負擔、資源排擠效應以及財政紀律控管等更為基本的反思提問。

事實上,當嘉義市長宣布搭配中央振興券,以加碼普發現金2,000元,致使不少民眾詢問「現在遷戶籍還來得及嗎?」,這固然是人性誘因的好奇使然,但是,所驅使的本善、本惡或本貪,自當還是要回歸於該項普發措施的正當性;連帶地如何借力使以產生更多對於包括福利津貼或福利服務等相關建置的機會教育,這也是普發現金舉措所要嚴肅思考的一項公共事務課題,如此一來,如何藉由議會的監督機制,以進一步探究發放2,000元現金之後的配套措施?至於,因勢利導於『好康獲得扁費福祉』的該項小確幸,要如何就其一體適用的社會效果(social effectiveness),使其發揮更多成本效果(cost effectiveness)的其他抗疫措施,這更是激情過後的公共治理課題,畢竟,走過從五月中旬開始為期三個多月的第一次三級警戒,各種荒腔走板的防治亂象,是否還是要將這些的抗疫作為,再行直接複製貼上,這部分著實在考驗包括國家機器、公民政治以及庶民百姓的耐受程度和人身安危。准此,如何超前部署於各項創造性轉化的因應措施,這才是從五倍券所掀起陣陣加碼波瀾的針砭、議論所在。

總之,「個體—制度—大環境」而來的綜融性考察,指陳出來的是疫災的生態環境,不單單只是生理範疇,而是進一步涵蓋生理、社會、經濟、認知及其從個體以擴及到集體、整體和全面的衝擊影響,如此一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相關因應措施,就不應該是各行其是與各自為政,甚或是有誰與爭鋒的『抗疫政治』情結,畢竟,成大事者何以是糾結於三倍券、五倍券或加碼普發之類的技術性操弄,而是要就其『沒得打』以及『無得挑』的真正歸因,以找出疫情政治的認知基模,如何有解構與重塑之可能?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