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社會工作師考試
<社會工作>
一、這學期甲剛上小學一年級,導師注意到甲自我照顧能力似乎不佳,且衣服不常更換。導師經過家庭訪視後,得知是隔代教養。其父親因毒品販賣入獄服刑二年多,其母親已離家多年斷音訊。原本務農的祖父母因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佳而無法從事農作,家庭經濟主要仰賴老農生活津貼。老舊房舍內四處可見堆滿回收物品、雜亂不堪,其居住的社區以務農為生居多,生活機能較為缺乏。試論述縣市政府的社會工作者採取綜融取向的微視面主要功能、角色和服務方式。(25分)
二、請以任一弱勢人口群體為例,具體說明如何應用增強權能觀點,在實務介入的作法與重點。(25分)

<社會工作直接服務>
一、試說明非自願案主接受服務的行為與心理狀態為何?社會工作者為了與非自願案主發展與協商共同的服務目標,最好能與案主簽訂工作契約,其契約的內容為何?(25分)
二、在社區工作的程序中,評估為社區工作專業服務中一項關鍵性的專業性活動,試說明在評估階段中主要的評估工作內容為何?(25分)

<社會工作管理>
一、對於從事社會工作的專業者而言,為了滿足組織的目標及服務對象的需求,規劃(planning)皆是必要的關鍵因素。請問規劃的意涵為何?類型為何?在進行理性規劃時其步驟為何?(25分)
二、受到新管理主義風潮的影響,在《政府採購法》的規範下,許多社會服務的供給係透過「契約委外」(contracting-out)的途徑委託非營利組織提供服務,請回答下列問題:(25分)
(一)「社會服務契約委外」的意涵為何?
(二)當前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外的途徑面臨那些困境或挑戰?政府及非營利組織該如何予以回應?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
一、請說明「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的意涵,並申論這樣的制度對原有的社會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25 分)
二、請說明政府推動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的理由,並請申論目前執行的情況與改進之處?(25 分)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一、衛生福利部於 2018 年提出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文中指出強化社會安全網架構,共有那三項目標,試說明之。身為社工人員(未來的社工人員)的你,覺得該項計畫的優點和限制為何?請針對限制提出建議。(25 分)
二、擁有良好的自尊(self-esteem)對青少年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試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等四個面向,論述其影響青少年自尊發展方式為何?並舉例說明。(25 分)
<社會工作研究法>
一、實驗設計重視研究設計過程的嚴謹性,以便有效做出具有因果關係的結論與達成可被概推的結果。但某些研究會因為研究者或參與對象的影響而發生誤判,請說明至少三種的誤判來源及提出解決方法。(25 分)
二、請詳述隨機抽樣過程中,抽樣架構(sampling frame)之意涵及其重要性為何?(25 分)

<作文>
一、(一)因著授課的需要,我不得不重拾半世紀以來的詩集,品鑑推敲。有些詩本是昔日耽溺的,讀著讀著,少年的情懷如跫音的回響,再度從甬道的那端清脆傳來,胸中不覺波濤洶湧,我因此確認自己的心終究是溫熱可感的。有些詩則昔日晦然難懂,而今竟句句可辨,意象、章法、結構、旨趣,俱面目清晰,宛如拂去塵灰的劍匣,雕鏤浮現,其跡線圖案之美如此曖曖含光,我因此體會生命的遷轉無時不能昇華自我的心靈與智慧,乃有著久違的那種自覺成長的喜悅。有些詩昔日以為平淡無奇、瑣碎淺近,而今讀來,終於明白那本是生活的真實,眾所同然,千古不易,因此具有永恆動人的力量。
(二)這幾天我一直在想著你,貝多芬。當我十幾年前開始聽你晚期絃樂四重奏時,我告訴自己:你已奮鬥大半生,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此生了無遺憾,因此可以像行將就木的老人,寧靜的坐在屋簷下,望著天邊的夕陽,冷默地回顧著人生。然而,現在我發現我錯了。當我第一次聽懂你的三十一號奏鳴曲以後,我突然醒悟到,我以前並沒有真正了解你。在三、四樂章中,你一開始好像茫無頭緒,這邊一個音,那邊一個音,漫無目的的敲著,逐漸形成一個極度哀傷的旋律,我彷彿聽見你在哭。但是你又忍住了,轉成一個莊嚴的賦格,彷彿在說,像我這樣歷盡艱苦與孤獨的老人怎麼可以哭。然而哀傷的旋律又出現了,而且轉成悲痛,這次是「長歌當泣」。但那個「泣」的旋律竟然逐漸轉回原來的賦格旋律,而且聲音一直往上揚。最後那個樂段我只能說是「見」到上帝時的至福。從痛苦、絕望而到達至福。你用一種無法想像的方式去克服、去超越痛苦。在人生不同階段,再閱讀同樣的書籍、再聆聽相同的音樂、再觀賞同一部電影,乃至再度省視曾經走過的人生道路等,也許會有相異的感受與發現。
請仔細體會上面兩則引文的情境,以「再次品味」為題,作文一篇,陳述自己人生中一次「再品味」的具體經驗與心境,於今昔對比中,省思內在自我的變與不變。(50分)

二、人工智慧和機器的深度學習,是幫助我們達成未來的重要推手。
人工智慧,可以帶來更好的人生,也可以是極大的災難。不管你喜不喜歡,二○四五年機器智慧就有可能高於人類智慧。人類如果善用人工智慧而不要排斥它,會讓自己的人生更早就有不同的視野和可能性。
但盡信書不如無書;在善用它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理解它的限制和陷阱。
幾個月之前,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創造了一個機器人推特帳號,用機器的深度學習,來分析美國某個特定候選人的自然語言形式。每天,這個人工智慧會消化被仿者的言論、演講和訪問,自學被仿者的語言模式,並且用這個推特帳戶,模仿其格式,產生各種排列組合的自動推文,或回覆對手的新聞。
這個機器人模仿得維妙維肖。如果不仔細看出處,真的會以為是本人在發言。 被仿者某些有爭議的語言風格,在一四○個字的推文裡,一覽無遺。
捧腹大笑之餘,其實這呈現的是人工智慧可預見的陷阱和隱憂。因為機器的深度學習,是照單全收,無法自動判斷對錯和正邪。當它吸收信息的同時,也忠實反映了資料源頭的一切,好壞通吃。
二○一六年三月,微軟設計聊天機器人Tay,希望藉由與網民交流,作為它深度學習的素材。結果,它二十四小時內就在網路上學會了種族歧視,使得微軟必須草草終止這個研究計劃。
人工智慧可以忠實反映人類社會的一切偏見,誰的數據量大,就會變成主宰的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擁抱科技發展的路途上,人類的智慧和道德顯然需要接受更多的試煉和反省。
畢竟,智慧與偏見,可能只有一線之隔。
閱讀上文後,請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一)人工智慧具有學習人類行為的能力,但也存在某些問題。上文反映了人工智慧什麼樣的優缺點?(文長以80字為限,9分)
(二)由於傳播媒體發達,使得人們獲得資訊更加快捷。網路充斥各種訊息,流量高、點閱次數多者雖然能引領意見風向,卻未必即為真知灼見。
你認為真正的智慧是什麼?智慧與道德之間有何關連?又如何避免智慧淪為偏見?請以「智慧與偏見」為題,作文一篇。(4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