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玲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2020年東京奧運於台灣時間7月23日晚間7點正式開幕,台灣柔道選手楊勇緯獲得銀牌,同時,這也是台灣奧運柔道賽史上的第一面獎牌。其得獎感言為:「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很多,心中滿是感激,今天能創造歷史性的一刻,是大家共同努力來的,要一起分享這份感動與榮耀,很開心為台灣柔道拿下第一面奧運銀牌,正因為有些遺憾,才有了更遠大的目標。」,相形之下,2000年雪梨奧運200公尺蝶泳金牌選手Misty Hyman如是說:「我想我只是非常專注,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向世界展現我自己,我非常開心所做的這些。」

同樣都是獲獎的感言,但是,各自的著力點卻有明顯的不同,楊勇緯將獲獎的榮耀歸功於大家,係屬於集體概念,反觀Misty Hyman則是強調自身的努力,並對個人付出所獲得的回報,表示驕傲與自信,偏向於個人主義。簡單來說,集體主義所指涉的是一種社會型態,個人為單一或數個次系統中的一員(以系統理論而言,依其關係親疏遠近紛做微視、中介與鉅視的社會資本拉扯),會將集體目標置於個人目標之前,並強調自己與各次系統間的連結關係;個人主義則是由不同的獨立個體所組織而成一個大系統的社會型態,首重於個人自尊與追求個人幸福。

東西方社會依循不同的文化及歷史經驗,而有著迥異的思維,所謂思考方式反映了不同地區隨著時間推演的應對哲學,東方社會基於民族的認同感及家國的歸屬感,強調的是統一的概念,影響人們的思考模式為顧及大局,就如同楊勇緯感言的脈絡,先將個人成就歸功於團隊、國家等大系統,接著才是個人的目標,符合東方文化所謂的謙卑;現代西方自由主義的中心原則為個人權利,認為以一種共善的觀念要求所有公民,這是違背基本個人自由的,因此,Misty Hyman獲得金牌榮耀,所關注的是自己累積的付出與能力,值得擁有等值的回饋。Richard Nisbett(2005)做了一項追蹤視線軌跡的實驗,發現東亞的受試者傾向於將時間用以觀察一幅圖畫中的背景及研究相關信息,藉此瞭解脈絡,而美國人則是更集中聚焦於圖畫整體。

誠然,或許這樣的論斷,還是過於偏頗與草率,社會心理學強調社會互動是人與環境的一種交互作用過程,從而逐漸形塑獨特的個人經驗與生命風格,個人的行為也是內在及其所處社會脈絡,彼此作用的結果,人是多元面向且具變化性的,仍需注意個人所處環境的文化、脈絡及個人特質等作用,方能兼顧全面與多樣,這就如同社會工作實務,面對案主的困境,需從其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層面,以進行多方的預估,藉此避免個人主觀意識或是操弄行為等因素,干擾或影響到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