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為了衝高至少接種一劑疫苗的施打人數,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推出不同的獎勵奇招,像是可抽iPhone、特斯拉電動車、房子、雪上摩托車等獎項,抑或是思考是否要藉由疫苗護照以決定能否出入公共場所,相形之下的企業組織也不惶多讓,祭出包括金條、鑽石勞力士和10萬美元購物獎項乃甚至提供價值140萬美元新公寓等激勵措施,畢竟,從一劑未打到一定的覆蓋率以迄於完成二劑到完整的多劑施打,意圖所在還是施打人數的規模經濟及其應該要有的保護力,如此一,加速疫苗的施打速度,便成為主要的管理目標。

事實上,上述側重於保健因子的策進作為,比較是從物質條件切入,藉此直指脆弱人性的誘因結構,但是,從外顯的施打行為到內隱的認知基模,這當中的斷裂與貫通,會是該起議題現象的思辨所在,換言之,堅持拒絕施打的某種理念或意識形態、擔心注射之後的後遺症候群或性命安危,以及疫苗品質保護力的質疑等等所糾結的集體社會心理叢集,這方面的溝通廓清或認知作戰,應該才是同步並行的戰術運用,如此一來,除卻有所獎賞的保健因素外,諸如激勵因子、從眾行為抑或是社會認知基模,理當都是要納入衝高施打率之於整體性布建的考量面向,就此而言,世界各國政府的大放送是否可以成為臺灣的移植借鏡,這部分自當有它的商榷之處,畢竟,當前的臺灣社會,防疫的應有作為,已經因為『疫苗政治』而損及到科學防疫之於數字上可管理性的威權與公信力,況且從疫苗的數量到品質以迄於保護力,未能有其相對周全的結構性限制底下,今日的臺灣不是行為改變技術的巧門應用,而是某種認知作戰的焦點移轉,特別是導入國產疫苗的干擾變數,更是讓施打的主觀意願、可施打的供應能力以及與時間賽跑的結構性環境,彼此鑲箝以形成某種進退維谷的愛憎兩難。

總之,看待這一則的外電新聞,感觸、感概和感想的還是糾結於個體生命、集體安全、共情恐慌、社會浮動、政治利益、國家主權抑或是反全球化等等的關懷意旨,似乎都不是任何單方的一造,便可以一手托天的,如此一來,要超前部署的也就不是單純疫苗的大量採購或快速施打,而是某種從己身、群體、社會到國家之於風險意識、風險管理的應有作為,特別是如何有效轉化以成為多方監督、制衡的變革力量。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