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27日起至8月9日將疫情警戒標準從目前的第三級調降為第二級,除了外出須全程配戴口罩外,開放可以飲食內用以及備查室內50人、室外100人的集會活動,除此之外,婚宴、公祭及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失智據點、美容美體業、宗教場所等,符合各部會規定的話,則是可以有條件性開放。

基本上,連續四波近二個月下來的三級警戒,看得到的是對於百工百業民生經濟的衝擊影響,看不到的是居家辦公宅生活而來的防疫疲勞與抗疫疲乏,如此一來,終究早晚是會在某一個的時機點,以進行等級調降的因應措施,只不過,該起的等級調整作為,理當是要有從可行性到不可行性、從唯一到之一以迄於從預期性到非預期性後果等等的綜融思辨,否則,易放難行的再一次全面列管,這就絕非只是前面四波的如法複製或照章行事,而是直指某種國家機器防疫失能、抗疫失效的信心危機,就此而言,從主、客觀到國內、外之於全球疫情流行病學的演進跡象,臺灣一地顯然是沒有過度樂觀或加以鬆綁的本錢或本事。誠然,先不去論及施打比率的高低,單就覆蓋率此一觀測指標,本身就有其商榷、深究之處,畢竟,該項占整體人口總數不到三成的接種比率,實有必要就其優先順位的十大對象,以進行分類、分級、分階、分段的進一步探討,特別是扣緊生理年齡及其身心狀況而來的保護效力,如此一來,降至二級的微解封,出現的弔詭怪異情形,便是那些絕大多數還沒有施打疫苗的年輕世代,卻是要曝露於微解封之後可能感染或傳染的人身風險,致使群聚的傳播鏈破口,將會因此擴散、加劇。

冀此,管制與解封自當不是一線之隔,而是在其零合之間,有無較為明確的示警或解管指標,連帶地,機動、隨時的應變調整機制,更應該是要奠基於資訊正確、完整、透明、充分與監督的機制設計底下,以讓民眾信服於該項資訊數字背後應有的公信力,畢竟,從五月中旬第一波開始的三級警戒,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關於確診與致死的每日彙報,糾結於校正回歸、免疫橋接、堅持捐贈三大原則等等的『疫情政治』,多少也戕害了疫情數字上的可管理性,更遑論於生活共同圈的地方政府,如何就其區域之間的相關防疫作為,以取得解封與否的共識和防疫措施的全國同步,像是新北市政府便是『逆時中般』禁制飲食內用,包含超商、賣場內用區跟婚宴場所等一律不開放,維持禁止內用只外帶。

誠然,此一不同調的因應措施,固然是有其各自本位的立場見解,但是,何以未能有超前部署的前置作為討論抑或只是淪為各有所圖的彼此鉗制,以此觀之,藉由百年一疫的新冠狀肺炎,似乎可以重新檢視從中央到地方、從極權到分權、從集體安全到公共治理、從一體適用到因地制宜以迄於從由上而下到由下而上等等公共管理的相關提問,不過,可以確信的是:並沒有因為7月27日起至8月9日的疫情警戒調降,而讓全民鬆一口氣和吸一口氣,這是因為苗育、苗荒以及苗慌等科學防疫景況,依舊還是未解。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