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已走過20多年的總統教育獎,累計共有1,221位優秀學子,因不畏困境、以順處逆而獲得該項殊榮,雖然,他們的故事為臺灣社會注入一股正向暖流,但是,得獎光環褪去之後的生活處境與人生困境,這也是值得深究的社會議題。

事實上,因應於上述的關懷意旨,教育部國教署早於三年前,為此特別在現有的遴選分組外,另行成立所謂的發展分組委員會,依其受訪的意願,實地進行2001年至2017年之間獲獎者的追蹤訪視,至於,就所訪視291位的生命鬥士裡,發現:這當中有不少人仍在逆境中求取生存,人生的路途並未因為獲獎而走得更為順遂,尤其是有超過三成受的訪者有就業需求(89人),其次,也有近兩成有就學需求(56人),另各一成有就醫(33人)或就養(31人)的不同需求。誠然,該項占其獲獎總數不到四分之一的訪視結果,就其『總統教育獎生活圖像』的勾勒描繪,顯然,是需要有較多的文本脈絡,從而舖陳這群生命鬥士之於殊異的生命轉折、生命事故、生命流點和生命歷程;連帶地,扣緊質性取向的研究路徑,更有必要就其類別對象、需求等級或是生命困境,採行個別或選擇之紮根究理的陪伴方式,藉此爬梳出來這群鬥士之於個體成長、家庭脫困以及人群互動、社會參與,所可能遭遇到的不同難題和結構性環境限制意涵。

誠然,超脫於該項還在進行的發展後追研究,單就走過20多年之久的總統教育獎,獎項的設置及其相與因應的變遷意義,便有進一步的探索空間,畢竟,當得獎的光環褪去之後,糾結於累積性剝奪、制度性障礙、社會性排除而來的困境性成長,似乎也點出該項以國家元首之尊的獎項授予,形式意義還是多於實質挹注,也就是說,獲獎、表揚過後的如常生活,諸如就學、就醫、就業抑或是就養等等的現實困境,依舊是迫切的生活難題,如此一來,對於獎項的頒發,就比較是停留在個人努力、感能刺激、低階激情以及枝微末節的通過性儀式,而無助於將一千多名以上的生命鬥士,就其諸多逆境向上的生命故事,加總以成為某種集體意涵的整體社會事實,更遑論對於這群弱勢者所應該要有的積極性差別待遇、典章制度變革抑或是個別化服務處遇的相關策進作為,這也使得從遴選分組的『拔尖』到發展分組的『築夢』,因為欠缺結構性限制通盤解套的後續措施,致使兩者之間的銜接斷裂和難行的人生路途,成為了弱勢繼承與複製弱勢的預期性後果。

總之,欣然見到藉由發展分組委員會的機制運作,以讓消極性質的頒獎表揚,不再僅止於一場總統出席的教育內宣抑或是一般民眾的悲憫情懷,畢竟,總統教育獎的殊榮,也直指這一群弱勢中的弱勢者,係以何等的毅力勇氣、堅忍不拔,來面對從權益保障到福利增進的諸多闕漏,如此一來,研究發現的具體建議、改進事項及其進度列管,這才是對於該起議題的關注所在,連帶地,除了對於獲獎者的肯定稱譽外,如何復歸於體制內的應有變革,藉此應答當代臺灣社會應有的文明化進程。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