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5📚
七字箴言看時事
01.殘劑之亂惹民怨
02.下流老人貧窮化
03.變種病毒在屏東
04.看見沈默選緘兒
05.監院約談指揮官
06.社會賠償受難者
07.弱勢街友打疫苗
08.皆大歡喜紓困案
09.家暴三法高鳳仙
10.家暴影子流行病
11.防疫韌性後段班
12.脫逃感染保護符
13.不孕補助送子鳥
14.線上諮商阻礙多
15.七月新制省荷包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七月份的第一周(2021.07.05)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殘劑之亂惹民怨」、「下流老人貧窮化」、「變種病毒在屏東」、「看見沈默選緘兒」、「監院約談指揮官」、「社會賠償受難者」、「弱勢街友打疫苗」、「皆大歡喜紓困案」、「家暴三法高鳳仙」、「家暴影子流行病」、「防疫韌性後段班」、「脫逃感染保護符」、「不孕補助送子鳥」、「線上諮商阻礙多」以及「七月新制省荷包」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殘劑之亂惹民怨」,指揮中心宣布殘劑可以開放給全民接種,但是,標準不明,以至於出現年輕人搶打、老婦人預約後晚到卻沒得打的亂象,對此,欠缺造冊、管理等前置規畫,致使將掀起新一波的『殘劑之亂』;「下流老人貧窮化」,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19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最低所得組有310.5萬人,這其中約有五成、153.8萬人為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人一年的所得僅19.7萬元,顯示老人的收入明顯偏低,連帶地,這群老人經濟戶長平均每戶一年可支配所得僅33.1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為35.4萬元,皆是各年齡層最少,致使容易淪為財務脆弱的高危族群;「變種病毒在屏東」,Delta變種病毒出現於屏東枋山,即使啟動全村的大規模篩檢,但是,是否淪為從武漢、萬華到現今的屏東而來的社會性排除,如此一來,恐將會加深更多的社會性恐慌;「看見沈默選緘兒」,因為持續性無法在需要說話的特定情境中說話、上述困擾妨礙教育或職業成長與社交溝通、上述困擾持續至少一個月以及並非不了解社交情境所使用的語言才緘默等等所出現的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以英國為例,每140名兒童中便有1人是患有選緘,相形之下的臺灣社會,選緘兒並不常見,這是因為他們未被看見與正視;以及「監院約談指揮官」,傳出監察院擬在不影響指揮中心運作下,要約談指揮官陳時中,藉以釐清包括3+11、疫苗整備等亂象,行政部門有無疏漏怠責之處。

其次,「社會賠償受難者」,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今年(2021年)五月報請行政院擬定<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草案,在威權統治時期,遭受死刑、擊斃、刑求致死、緝捕致死或失蹤之賠償金額,每人將從原本1,000萬元調高至1,200萬元,估算約需236億元,至於,沒收財產返還部分則約48億元預算,總額達284億元,之於過往的不公義所進行的社會性賠償,是否隱含『正義政治』的複雜內涵,頗值得觀察細究;「弱勢街友打疫苗」,因應於北農群聚案而改變作戰策略,臺北市政府率先拋出要將較具管控風險的族群,列為優先施打對象的議題,這其中的街友也是冊列對象之一,至於,將街友列為施打疫苗優先對象以防堵疫情,自然是涉及到居無定所且到處流串竄的接觸風險;「皆大歡喜紓困案」,行政院業已於日前宣布紓困4.0精進方案,針對各行各業提出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同的紓困措施,一時之間,也讓鬱悶許久的集體共傷情緒,藉由該筆不無小補的現金補貼,以找到些許的生活動力,然而,該項紓困協助,究竟是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可以解決到什麼程度?以及又會衍生出來那些預期與非預期的衝擊影響,以此觀之,從雨露均霑到有無掛一漏萬的涵蓋族群?從齊一相同到最高上限之不同行業別的分殊差異?從不設門檻到不同情境的補助落差?從免費的現金給付到需要償還貸款的振衰起敝能力?以及從現金給付到方案項目,如何有其有效協助青年接軌職場的各項就業計畫?在在說明了該項紓困4.0方案的精進意涵,頗值得商榷、議論;「防暴三法高鳳仙」,推動包括<家庭暴力防治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以及<性騷擾防治法>所謂防暴三法的高鳳仙法官辭世,固然是哲人已遠,但是,如何將對於家暴被害人的保護,進一步地從家庭以擴大到職場安全的守護責任;以及「家暴影子流行病」,聯合國業已提醒家暴乃是新冠疫情下的一種新興『影子流行病』,值此之際,政府必須正視到疫情下家暴案件增加的警訊。

最後,「防疫韌性後段班」,彭博資訊所製作的全球防疫韌性排名(Covid Resilience Ranking),臺灣在包括疫苗接種率、封鎖嚴重性、航班載客力以及已接種疫苗旅客自由度等評分指標,處於五十三個主要經濟體的第四十四名,這也說明了疫災的防治,不單單只是生理範疇的人命安危,還涉及到經濟復甦的整體性發展;「脫逃感染保護符」,陷入於苗育、苗荒與苗慌的臺灣疫苗防疫困境,切盼藉由疫情的接種以設置停損點,只不過,注射疫苗並不能全然提供百分百的保護力,仍然會出現所謂的脫逃感染或突破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如此一來,自律的健康自主管理以及他律的制度設計規範,同屬於不可偏廢的必要防制措施;「不孕補助送子鳥」,衛福部將於月1日起擴大辦理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藉此宣示生育乃為一項基本人權,藉此傳達國家政府對於不孕夫妻所應該要有的看顧尊重和權益保障,只是,從不孕到受孕的懷孕生產議題,還涉及到認知意願、生殖能力以及結構性限制等因素的相互拉扯;「線上諮商阻礙多」,因應於疫情而來的宅悶生活及其可能產生的共情傷害,線上諮商的協助方式,亦有其變通行使的必要,只是,現行規定需先經由醫療端的轉介抑或是未成年求診權益的受阻,是有因勢利導之必要;以及「七月新制省荷包」,勞動部公告包括育嬰留職停薪薪資補貼提升、有薪產檢假增加2天、新制勞工退休金申辦手續便民化以及<工會法>第17條修正等四大勞工政策,並且要在7月1日起正式上路實施。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台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