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針對臺灣疫苗短缺的施打窘境,除了台積電、鴻海等企業主,宗教團體如慈濟也相繼於佛光山,傳出要採購疫苗以捐贈國家,動見觀瞻如慈濟,政府要如何加以因應,這自然值得玩味、深究,特別是背後所糾結政治資本、經濟資本、宗教資本、社會資本等多方交錯的論述意涵。

誠然,第一時間裡鴻海及其永寧基金會的領頭羊作為,這何嘗不是沒有憂國憂民的人道情懷,只是,從過往的政治意識形態到當前的疫苗政治權謀,這使得永寧購買疫苗的善行義舉,被抹上濃厚的政治盤算角力,直到疫災演變成為難以收拾的破口,再加上積蘊民怨的社會觀感,才讓最後一擊的總統高峰會面,達成工業興國與企業救國的止惡作用。准此,在這裡的考察思辨,除了彰顯企業家用以履行社會責任的個別行善外,包括廠工群聚擴散感染致使會危及臺灣的生存命脈,以及遙遙無期政府採購疫苗的醜表破功,該項的『疫苗採購攻防』實則是有關乎到「經濟資本」的務實考量,換言之,倘若庇護臺灣的諸多神山,無法繼續守住國際晶圓市場的優勢地位,那麼,從晶圓代工破口而出的骨牌效應,恐將會重創臺灣的生存命脈,這固然也是執政當局退讓之所在,但是,能否渡過難關抑或有更多的卡關挑戰,這一點除了不能只是覬覦民間企業主的集體力量外,如何得以不讓思謀贏者全拿的「政治資本」,成為了進行防疫或抗疫的首要考量因素,此乃是疫情政治能否轉化為公民政治的關鍵所在。

其次,除了政治資本、經濟資本等硬底子外,尚有宗教資本、文化資本的軟實力,冀此,佛光山與慈濟等宗教團體,願意集結十方的共好善緣,以成就疫苗的施打殊勝,這方面自當是有宗教不能自外於社會而來的實踐意義,如此一來,關注點就不單單只是申請遞件的先後順序,也不在於佛光山的50萬劑之於慈濟500萬劑的數量規模,而是各自依循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的濟世志業之餘,同時也正視到結構性的環境限制,使其超脫消極殘補與衝撞體制的兩極對峙,進而找出可行的另類出路。准此,偏向保守性格的臺灣宗教,如何善用龐大、豐沛的宗教資本與社會文化資本,藉此形塑成為協力國家機器的無形力量,連帶地,回應於道場、精舍、寺院、宮廟、教會、教堂等在地、深根的宗教社區資本,那麼,在其所啟動對抗疫情的策略性聯盟,教團組織除了物資支援、生活紓困的需求滿足外,攸關到民心困頓、個體困惑的身心安住,這方面的精神修復工程,是可以有更多落實宗教人間化、生活化的積極作為;連帶地,即使政教分離如臺灣社會,但是,就其濟世分工的多元主義,宗教類非營利組織勢必要面對變遷需求的更多創造性轉化,這部分的角色定位、功能運作、環境系絡及其和合互動,都有加以新構的必要。

總之,樂於看到慈濟的行善作為,至於,國家機器自身所應該要有的制度性善行,這方面的不足、怯弱,則是有待包括政治資本、經濟資本、宗教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據以形成一種集體力量的協同、扶助、監督或制衡,當然,這部分也是要超脫特定且對立的意識形態情結。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