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七字箴言看時事
01.認證社會調查師
02.教職員工第七類
03.疫情轉職良民證
04.全國陪雙北坐牢
05.免疫橋接被打臉
06.犧牲暑假換開學
07.外帶外送挺店家
08.實體遠距實習制
09.優先施打第三類
10.紓困預算全數過
11.三加三多方迷亂
12.疫苗之亂年輕人
13.死亡人數負成長
14.簡訊實聯遭濫用
15.總統電話社工師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六月份的第三周(2021.06.21)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認證社會調查師」、「教職員工第七類」、「疫情轉職良民證」、「全國陪雙北坐牢」、「免疫橋接被打臉」、「犧牲暑假換開學」、「外帶外送挺店家」、「實體遠距實習制」、「優先施打第三類」、「紓困預算全數過」、「三加三多方迷亂」、「疫苗之亂年輕人」、「死亡人數負成長」、「簡訊實聯遭濫用」以及「總統電話社工師」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認證社會調查師」,台灣社會學會推動包括量化能力以及質化能力之社會調查師的能力檢定認證,雖然還是侷限於單一學術社群的專業認可,但是,也讓目前的調查亂象,得以逐步朝向典範建構的方向前進;「教職員工第七類」,各縣市正為長者施打公費疫苗,教育部呼籲地方政府,將協助施打疫苗作業的學校人員列為優先施打疫苗對象,此外,指揮中心已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的40萬教職員工列為第七類施打對象,會在開學前完成施打,至於,有無擴及到大專校院及其到處流竄的大專生,這也是另類的未爆彈;「疫情轉職良民證」,新冠狀病毒病三級警戒,引爆全國排隊申請良民證的群聚風險,至於,主要原因可能是轉職潮,這其中又以想當外送員的比例最高;「全國陪雙北坐牢」,一發不可收拾的疫情災害,也因為重災區如雙北,而引發臺北市議員所謂全國陪雙北一起坐牢的謬論,固然強調的是全島同命,但是,長久以來特意操作的意識形態對峙,卻是直指同島不同命的拉扯撕裂;以及「免疫橋接被打臉」,美國食藥局(FDA)回函給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指稱對於免疫橋接的方法,尚未能有官方的正式立場,表明目前無法接受以免疫橋接方式來取代三期的臨床試驗,進而緊急使用授權給予上市接種,無疑地,這更益加重國人對於國產疫苗公信力及其潛藏特殊風險的存疑。
其次,「犧牲暑假換開學」,全國三級警戒即將滿月,民眾也期待6月28日可以如期的全面解封,乃甚至於正規劃暑假旅遊行程,但是,從不足的疫苗、不明的疫情到不一的疫災,倘若是在暑假進行報復性出遊的區域移動,恐將造成更嚴重的災情;「外帶外送挺店家」,疫情持續蔓延和警戒依舊,這也讓許多店家大嘆快活不下去,對此,總統呼籲一般民眾透過外帶或外送來支持店家,但是,少了正常的收入及其無以為濟的關店,這又豈止於外帶或外送的道德勸說,就可以達到紓困止惡的消極作用;「實體遠距實習制」,未定之天的疫情控管,也讓原有的社工實體實習,多了遠距線上實習的選項,但是,相與因應的權利義務和風險管理,增添更多如何朝向社工專業自我的可能變數;「優先施打第三類」,排除第一類與第二類的正當性和正確性,包括郵政人員、外送人員、賣場人員等風險極高的可能感染族群,有提出列為第三類的優先名冊裡,對此,實有必要將涵蓋職業、年齡等各種危險因子,納入優先順位的整體評估,至於,疫苗的數量及其品質,依舊還是疫情亂象的癥結所在;以及「紓困預算全數過」,立法院院會三讀<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第3次追加預算案>,合計2,600億元的紓困4.0預算,這其中預算規模最高的部會為衛生福利部,共編列有792億元,主要是辦理疫苗與藥品臨床試驗、採購及檢驗,發給防疫具績效者獎勵金等,次高的為經濟部,編列584億元,辦理商業服務業的員工薪資及營運成本、會展產業的員工薪資補貼,以及事業貸款融資保證、利息補貼及融資診斷等,第三高則為勞動部,共編列449億元,用於辦理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的勞工生活補貼、勞工紓困貸款利息補貼等。
最後,「三加三多方迷亂」,因應於沸騰的民意,總統會見台積電與鴻海企業主,三方達共識,疫苗採購愈快愈好,且必須原廠製造、原廠包裝、直送台灣,隨後行政院也授權台積電及永齡基金會向BNT公司或透過代理商,各洽購五百萬劑BNT,至於,所謂的『三加三方』意指的是諸如總統、台積電、鴻海、行政院團隊、德國、疫苗廠商抑或是中共政權等那三加三的多方,這部分頗為足堪玩味,這也再次驗證卑微人命背後的『政治疫苗』與『生命政治』;「疫苗之亂年輕人」,因為疫苗數量不足,致使在僧多粥少的結構性限制底下,年輕世代不歸於八大類的優先施打對象,倘若,欠缺安全、保護力的國產疫苗,硬是免疫橋接上市的話,這對於總算是輪到可以注射的65歲以下族群來說,勢必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受害者,而這也再一次突顯當前臺灣之『年長沒得選,青壯靠國產、年少沒得打』的弔詭所在;「死亡人數負成長」,去年(2020年)臺灣地區死亡人數乃是近十一年來首次的負成長,至於,何以會有如此的反轉,像是戴上口罩或減少外出,致使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減少一成,都是抑制死亡成長的正向因子,只是,這其中也糾雜個人風險、系統風險、健康自主與公衛機制等歸因事由;「簡訊實聯遭濫用」,只限於疫調使用簡訊實聯制,卻是傳出供警方刑事案件偵辦使用,倘若只要是依據<通訊監察法>調取到的資料,都可看到簡訊實聯制訊息,那麼,這除了機制設計的他律失靈外,也隱含警方便宜行事的自為疏失,更有欠缺個人隱私基本人權保障的公民意識;以及「總統電話社工師」,總統近日頻繁致電民間人士,先是致電藝人、媒體人打氣,再於臉書貼出與『貢寮阿嬤』的視訊影片,針對總統電話頻繁撥出一事,立委認為,總統把事情做好比較重要,不用做的好像社工師、電話促銷小姐一樣,對此,何以對於社工師的職業形象和專業自我,淪為電話問安般的淺薄,這也是社工專業組織必須要加以嚴正聲明的。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台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