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的中度颱風凡那比挾帶著豐沛的雨量重創了南台灣,只是,國人對於這一次來的急和去得快的凡那比颱風,還是有其愛憎兩難的不同解讀。
誠然,每年盛夏的颱風時節,早已成為國人共同記憶裡的一部份,只是,固定而來的通過儀式,並沒有隨著文明化的進展而提升對於包括颱風在內之風險社會 (risk society)的危機意識,甚至於每每糾結若干理還亂的複雜命題,比如說「放假與否」與「防災與否」,以此觀之,每當發布颱風消息之際,一般民眾所覬覦 的卻是隔天是否停班與停課的人性期待,從而忽略了居家與人身所應有的防範措施;連帶地,颱風入境的當下,各種令人匪夷所思的突兀行徑,像是觀浪、登山等, 多少點明了颱風之於個體自身的風險教育,還是有它進一步教化的空間,事實上,此一集體不理性而來的諸多從眾行徑,除了姑息縱容所須付出的社會成本外,要如 何記取教訓以謀求對抗天災人禍的風險共識,這才是需要嚴肅看待的社會工程。准此,這一次來得太急以及去得太快的凡那比颱風,倘若是晚一點到和多一些些的停 留,以便於跟周三的中秋佳節相互串聯成為一個五天的連續假期,那就是一場皆大歡喜的盛事,至於,不同區域而來的各地災情,已然是一項不關己事的要事,更不 需要與可能接踵而來的災變和防災措施,鑲嵌在一起以思索個人設置停損點的必要性作為。
連帶地,「放假、停課與否」總成為強公部門之所難的燙手山芋,放得不當而來的平白颱風假期,總是引來企業和社會成本的嚴厲提問,而無法精準地掌握宣布放假 的時機點,更是引發大眾輿論的撻伐,就此而言,倘若颱風已經是一項早晚都會出現的特定事件,那麼,是否可以就其一定出現到臨的或然率,以納入成為國人假期 辦法的規範內容之一,亦即,理當是要針對個人的、家庭的、區域的、地理的以及工作屬性的生態環境,思謀一套權宜性質的颱風禁止外出日,畢竟,忽略了個別性 差異所招致的戕害損失,加總之後的成本代價,說明了包括颱風在內的天災變故,不應該只是停留在消極層次的片面告知,而是如何就資訊對稱的積極性作為上,讓 災變教育得以內化成為國人心靈結構的一部份。
總之,飄揚而去的凡那比颱風,僅是平淡生活的一小小部份,至於,要如何成為不可抹去的集體記憶,那麼,颱風災難其所警示的就不單單只是人們對於生態環境的恣為破壞,同時,亦隱含著一般民眾看待天災變故時所隱含的個人不理性和集體性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