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因應於單日的確診案例高達180人,行政院徹夜開會研擬因應措施,宣布將採取更為嚴格的防疫措施,亦即,從5月15日的下午4時起至5月28日為止,將疫情警戒提升到第三級,邇後再視實際的狀況以進行滾動式調整。

基本上,防疫提升為三級警戒的相關規範,包括有外出全程戴口罩;禁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聚會;僅保留維生、秩序維持、必要性服務、醫療及公務所需,其它營業及公共場域全部必須關閉;以及發生群聚的社區,必須封鎖,顯然,這對於一般民眾的如常生活,業已造成某種的干擾影響,如此一來,如何安定浮躁的民心抑或可能出現集體性的焦慮不安,這會是任何安住政策措施的必要性作為,畢竟,從第一級、第二級到如今的第三級疫情警戒,實乃是某種冰凍三尺的累積效應,就此而言,如何檢視此一疫情防制歷程而來的失控破口,那麼,除了不同等級的防治作為外,治本之道還是在於究竟是那一個細微環節的疏忽,以至於讓掉以輕心的小錯,成為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大錯,這個道理也就如同用以檢驗從旱災、斷電到疫情爆發般的如是因果其來有自。

事實上,一年半載下來的抗疫工程,主要還是自滿於配戴口罩的『防疫政治』,如此一來,從社會大眾已然是有所鬆懈的認知基模到國家機器無法有所積極作為的大內宣心態,終究是讓彈丸之地的臺灣島國,勢必要蒙受超出想像之中的發展性危機,如此一來,從疫情資訊的不正確、不完整、不透明到不對稱以迄於公民德行的個別化、私性化和自利化,要守住的又豈止於全程配戴口罩的外顯行為,而是因為社會的變化變遷,無法再找到相濡以沫且休戚相關的社會連帶情感,就此而言,任何的抗疫工程,就比較是限縮於個人的、單一產業、特定社區聚落的狹隘思維,甚或是演變成為某種敵我意識的族群對峙;連帶地,從天寒地凍到春暖花開之於天蠶再變的病毒變異株;從一級、二級、三級到鋪天蓋地且全面列管的第四級;從醫護人員、防疫人員、入境人員到一般國人;從學校停課的遠距教學到是否到處趴趴走的自主學習;從會考如常到上課失常;從臺北、新北及其北部區域共同圈到全臺一日生活圈;從四月春假、五月勞動連假到六月端午再次多天放假;從院內染病到進香傳染;從一人確診到社區感染;從疫調足跡到不明源頭;以至於從接種防疫、口罩防疫到自主健康管理等等的發展進程,任何的自為行徑,牽引出來的將會是更多的未爆彈,而這也使得對於疫情的對抗工程,就不僅止於工具範疇的各項技術性操作,像是配戴口罩、注射疫苗抑或分級警戒等,而是有其回歸到這一場的瘟疫,是有其含括生理、心理、社會、經濟、醫護、文化、認知、國家、地域以及全球化等多面向的基底轉化,也就是說,『疫情素養』之解構、重構和新構的創造性轉化,要如何可欲、可能與可行,這才是「後疫情社會」的持盈保泰之道。

總之,才正要開始進行為期兩周的第三級防疫警戒,可能的脫序、迷亂行徑,是有其蠢蠢欲動於不安的社會心性,至於,第三級警戒是否得以安然渡過以回到第一級,或是可能提升到全面封城鎖國的第四級,您、我的公民德行和疫情素養,應答之間,已然是早有蛛絲線索。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