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黨內總統初選的政見發表會,在進行的沸沸揚揚,還原回到與社會福利相關的政見主張,是有它嚴肅探究的必要。
首先必須要注意的是此一公開形式的政見發表會,的確有它觀念行銷以及理性對話的必要性,因此,給予一定的正面肯定自然是不再話下,但是,覬覦藉由辯論性的 陳述,以舖陳福利藍圖的願景綱領和行動計劃,這一點也是需要有所保留的,就此而言,要如何從有限的言談和文字當中,以窺探候選人背後所實有的論述脈絡意 含,這才是問題針砭的真義所在,以此觀之,三位總統候選人之於社福願景而來的相關主張,像是蔡英文的「在地教育、在地就養、在地就業,盡快實施12年國 教、調整健保負擔比例、成立社區育嬰中心」;蘇貞昌的「合理稅制、公平住宅、托育全面公共化、推動育嬰假與育嬰津制度」以及許信良的「以社福帶動內需、 14歲以下養育津貼、廣設公立托兒所」,除了顯現出來各自的關懷旨趣和切入重點外,要如何就這三位候選人異中求同地找出彼此的之間的公約數,這會是探究、 論述的重點所在,畢竟,民調輸贏之後社會福利的主軸定調和主體特色,這也是在野黨候選人必須要有廣納百川的海量胸襟;連帶地,要如何讓相關的政見主張之於 定調主軸、核心價值、政策綱領、配套修法以及網絡體系,有其首尾一貫的鑲嵌性,這似乎也顯現出來這幾場政見發表會缺乏總統候選人應有的格局與大氣!?
再則,關於社會福利的定義、範疇、角色、功能、限制、配套及其可能的衝擊影響,在在說明了社會福利本身的廣泛性、模糊性、外部性抑或是負擔性,一直未能做 基本的廓清,這也使得三人之間因為缺乏聚焦議題,以致於無法形成一種理性辯論或辯護的言談情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畢竟,攸關到福國利民的命題思考,競足大位的總統候選人,是不應該有所閃躲,而是必須要就其特定立場的論述,以勾勒社會福利的願景 藍圖,比如:因應高齡少子女化之人口海嘯事件而來的戰略性思考,這不單單只是淪為在地就養或托育公共化之類的口惠訴求?至於,建基在社區化的運作基礎上, 要如何思辨範疇經濟以及市場規模而來龐大負荷?特別是在受制於資源的結構性限制底下,從受益對象之、之內到服務項目之間與之內,其衡平關係應如何確立?至 於,在正視福利階層惡化的客觀事實之際,包括稅改手段在內的社會性移轉措施,要如何兼顧到公平正義原則?連帶地,林林總總的福利主張,其所牽動的資源排擠 效應(crowding-out effect),要如何面對可能的財政負擔?最後,要如何從相關的社福政見訴求以找出相迎新世紀所應該要被確立的核心價值,這一點的巨視觀照,在野黨三人 顯然是嚴重不足的?
總之,這幾場充滿機鋒的政見發表會,除了悲情訴求或是表演藝術外,要如何針對時局、時弊與時機,以找出現行制度運作失靈的問題癥結,至少,有無問對問題以 及相與關聯之可行抑或是不可行的解決對策,這三位準總統候選人都不能特意的迂迴、閃避,特別是:一旦取得執政權之後,「是否要終止ECFA?」、「是否要 停建核四或停止核四的商轉?」以及「是否要特赦服刑中的陳前總統?」,任何一位的候選人都要有清楚地交待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