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倩婷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首先人口老化不僅牽涉長照議題,更與勞動力、產業發展息息相關,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顯示,因在家照顧長輩而無就業意願以及無法就業的比率已經連3年走升,109年人數更超過15萬人,顯見高齡化已讓台灣勞動力流失的板塊愈來愈大,只不過,關於 政府致力提升勞動參率部分,主計總處的最新人力運用調查卻也發現2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中,因家庭經濟尚可,不須外出工作,或是照顧負擔、做家事;甚至是健康不良或傷病、年紀較大(含退休)等原因,無就業意願而不願就業,而讓非勞動力的人數高達有302.5萬人。

進一步觀察,這其中因背負家中老小的照顧責任,無就業意願未進入職場的非勞動力人數多達43.5萬人;在「照顧負擔」當中,因「需要照顧年滿65歲年長家屬」無就業意願、不願就業而成為非勞動力的人數及比率均走揚,近3年人數從13萬人左右增至15萬人,比率也從2018年的4.26%,升至2020年的5.07%。以中推估為例,2020年每4.1名有生產能力者(20至64歲)負擔1名老年人口,到2030年減少為每2.5名生產者負擔1名老年人口,2040年更下滑至每1.9名生產者負擔1名老人,扶養比之重已經是一項迫在眉間的生活壓力課題。

台灣對於高齡化議題,也並非是毫無防備,近年來對於長照議題甚至於是非常狂熱,長照2.0的投入預算也是倍增成長,主要目標是聚焦於在地老化,也就是老人家可以在自己熟悉、安心的社區進行在地安養,2017年之際,台灣開始在社區廣設長照據點,以ABC三級區分服務機構,連結居家、社區等服務,並提供延緩失能、失智等活動,這些的政策作為對於預防或延緩失能都很需要,但是,並沒有正視到中、重度失能的長輩缺乏適當照顧的巨大困境,長照2.0將資源佈建在社區也是好事,但是,家人要獨立面對中、重度失能的老人,無力也無法面對,至於,長照2.0主推的居家服務、日間照顧等,均無法照顧到這群人數高達20多萬名的中、重度失能者,致使出現一人失能、全家受累的家庭運作困境,誠然,表面上,長照議題熱鬧滾滾,但是,一旦家中有人倒下,照顧責任依舊冰冷地吞噬每個家庭。

最後,靠民間的自動參與仍不夠,更形重要的是藉由法律規章、制度設計,以成為國家的承諾作為,讓政府知道忽略長照將會是世代同垮,對此,奮起因應仍有機會,讓台灣成為就算照顧也能安心工作,老了也能幸福有尊嚴的『照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