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林效應(Flynn effect)
洪蘭教授於2021年2月9日刊登於聯合報的一篇《一百年前,我們都是天才?》,提到「弗林效應」的弗林(J.Flynn)最近過世了(James R.Flynn於2020年12月11日逝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但是,研究智力測驗和美國社會運動的人,對他一定不陌生,去年美國的「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fe Matters, BLM)運動,還有人提起他。
「弗林效應」就是以James R. Flynn這個人來加以命名的,他在1982年的一期《自然》期刊裡,提出美國人智力測驗的成績越來越好,不過,這個現象具長期性、明顯、在不少已開發國家也有,但是,根據挪威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從1975年出生的挪威男子,IQ得分卻是下降,就其可能的原因包括有生物學因素的近親通婚減少(雜種優勢)、營養更佳、人類的顱頂增大;社會學因素的較多人得到教育、社會複雜度提高,當社會更複雜,人們接受的刺激較多以及人們更熟習選擇題。
另外,根據2018年6月20日BBC NEWS報導的《智商測試:人類真的越來越笨了嗎?》指出,人類發展到21世紀,科技飛速發達,但是,智商卻是出現下降,尤其是1975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智商(IQ)平均得分要比其父輩低;文章也提及,世界人口智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顯著上升,並且在其後的60-70年中呈現穩固上升階段。英國《泰晤士報》報導這一現象也稱為弗林效應(Flynn effect),亦即,指的是智商測試的結果逐年增加,但是,目前年輕人的智商平均得分開始出現下降趨勢,一些專家已經開始稱之為《反弗林效應》。
至於,1975年以後出生的人,智商何以會開始下降呢?研究人員認為,其中原因中包括環境因素,例如教育系統的改變、數碼時代人們花更多的時間瀏覽互聯網、閲讀量減少等,也就是說,《傳統智商測試》早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
承上,這是否意味著網絡時代和新技術,反而是限制了我們大腦的能力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記憶與老化中心教授凱瑟琳·普森(Katherine Possin)認為,人們學習和工作的方法,在近年來已經是發生極大的變化,我們今天所生活的社會智力,不能只是基於記憶力以及數學或是詞匯知識,因此,用以衡量一個人智商水平的傳統智商測試方法,可能無法完全適用致使智商下降,但是,這也可能也是顯示人們學習和推理方式的改變,因此,傳統的智商測試需要適應我們的思維和工作方式已經是有所變化的這種新趨勢。
弗林指出隨著教育程度的普及,社會重視的認知能力不斷向前邁進,其結果也反映在智商測驗中,因此,智商測驗成果的進展,並不是因為現代人天生比祖先聰明,他表示:「智商增加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工業革命,次要成因可能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變革,例如學校教育變得更正式、工作和休閒活動對認知能力的要求更高、成年人與兒童的數量比例變得更理想,還有親子互動更加頻繁等。」,換言之,經過整個二十世紀,人類智商之所以能大幅提升,其實是要歸因於社會環境,而非先天遺傳差異。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2018年6月20日BBC NEWS報導,《智商測試:人類真的越來越笨了嗎?》;2021年2月9日聯合報,洪蘭《一百年前,我們都是天才?》;英語維基百科;2019年7月30日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收入不平等》:現代人並非天生比祖先聰明,而是工業革命讓智商增加;MBA智庫百科)
延伸性思考:智商測試、反弗林效應、社會環境
(本則晴天小百科係由朱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