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鏵貽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是一個看似很簡單卻又很複雜的新議題,原本以為可以輕鬆論述帶過,但是,等到參考文獻資料逐漸搜齊之後,卻也覺察到從觀念的界定、原因與種類的探究,步驟、政策說明,方式的分析到案例的介紹,要先行釐清「閒置空間」、「再利用」、「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概念後,以進行系統的鋪陳,這真是大費周章,歸因之所在乃是,關於閒置空間再利用一詞,在文建會的推展和定義中,與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之間,早有多許的糾葛,建築界對此也有一些不同的見解看法,此一論題在 2001 年文建會推動之際,確實是引起一陣波瀾,但是,相關資料也有如曇花一現般,很快殞落,之後,雖有一些論文推出,不過,在相關觀念的論述上,大致還是不超出文建會2001年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的概念範疇。

至於,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論述,教育界大概在 2005 年之後,便有幾篇的文章和論文,雖是抓住某些重點,但是,關於「校園閒置空間」的概念清晰以及「再利用」的步驟、政策、方式和案例,則是有待進一步補強,單以學校來說,少子化除了造成超額教師增加外,最明顯的就是校園內產生大量的閒置空間,以經濟效率觀點來看,舊有校舍的荒廢及剩餘空間的閒置,這不但是一種投資的浪費,也是效能及效益的偏低問題,況且,空餘教室雖閒置雖然不再使用,固定的保養、維修費用,仍必須持續支出,如此一來,也造成政府的財政負擔,更是容易衍生出來許多的校園安全問題。

處於21世紀高度競爭的時代,為了提升學校教育的品質和競爭力,全品質的教育愈來愈重要,這其中,環境空間的境教,不但是重要的一環,更是重要的潛在課程,對此,湯志民(2012)即指出未來校園,將會是愈來愈重視造型、美感、增能、活化以及再利用的規劃設計,惟需注意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更要有妥適規劃運用,以避免二次的再閒置。

誠然,學校空間與一般公共空間在性質與目的上有所不同,討論學校的閒置空間要如何運用時,宜是要回歸教育的本質,概言之,校園空間活化是一種再生的行動,凝聚的是學校的人群互動共識,空間活化更要把握永續經營(Sustainability)、生態環境(Ecology)、教育本質(Education)、發展運用(Development)等深耕播耕的『SEED』原則,當以校園永續發展為理念,人與空間的互動為基礎,學生的學習為考量,運用創新的空間設計概念與多元規劃技術,將空間重新改造、塑造或革新,藉以達到空間機能之再生目的,並且適時地融入學校本位課程活動,從而展現空間優質境教功能,重新塑造校園空間新價值,賦予校園空間新生命力的活化歷程。

冀此,想要強調的是,校園閒置空間與都市或鄉村的閒置空間的再利用,多所不同,惟須提醒的是,「再利用」之策略,應以文化價值、經濟效益、結構安全和永續經營的原則審慎評估後堆動,否則,是有可能會成為「再閒置空間」,試想:新的建築、舊的建築用來用去,都會自然產生「閒置空間」,而閒置空間的「再利用」,如有不當,當然也會產生「再閒置空間」,這絕對是與「再利用」的精神和意義違背的,這也是我們所不樂於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