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一場措手不及的豪大雨,除了是造成極大的災情外,更是引發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治理危機,這亦點明了從淹水、路塌到豪雨成災,實則有其延伸性思考的必要。
誠然,相迎於極端氣象而來的風險社會(risk society),除了來自於共犯結構所產生的氣候難民外,還原回到分級風險的對應措施,亦有它從分階到分段以及從分時到分程的處遇計畫;連帶地,明天過 後的劇變環境,亦點明出來當前的生態處境,已經是從過去的單一災變,蛻變成為所謂的複合性災變,比如說從颱風、大雨、土石流到水患成災等,就此而言,要如 何擴大關於災變應對的思考視野,是有它從戰術層次以提升戰略層次的必要,畢竟,相應於打掃清理、家園重建而來的是要有整合原因、過程及其發展性後果的串聯 性。
至於,落實在工具性範疇的論述思考,那麼,水患成災背後的責任糾舉,是否有達到停損設置的懲處用意?還是只是淪為某種替罪羔羊的虛與委蛇?至於,引發民怨 的停課與停班公告,又要如何回到體制內的建制化思考?誠然,回歸到歷年來風災、水患等等的經驗事實,那麼,問題癥結點就不全然聚焦在宣布是否停課放假的時 機點或資訊是否透明化,而是背後的權責關係與放假標準等是否回應到正當過程(due process)的基本提問,就此而言,民眾掛意的就不儘然是颱風、雨勢所可能產生的災害和不便,而是究竟是否可以獲致一天不用上班但又薪水可拿的颱風 假!
准此,在這裡的論述思考,宜要有結構性解套的策進作為思考,比如說:將是否放假一事,回到工具理性的行政官僚上,只要是達到停課與停班的放假標準,隸屬於 同一共同生活圈的民眾,一律比照辦理以享有必要或需要的天災假,但是,此一天災假要不然是採放假扣薪辦理,抑或就是需要擇日另行補上課與補上班,而亦直指 著對於風險社會而來的社會連帶關係,就不應該只是回到機關首長個人的意志或臨判,而是攸關公共安危與集體福祉的特定事故,要如何有其規避風險的機制設計, 否則,盡挑好處的民眾,經常會因為得了便宜又賣乖,而以致於忽略了面對風險時代所應該要有的災變教育。
最後,相應於這一場從淹水、路塌到豪雨成災的延伸性思考,包括有:災害應變的防範機制,除了權變管理外,是否要有回歸到專業本位的技術性考量,而非只是一 味地想著要如何挑好大家的民粹主義?至於,包括國土規劃與共同生活圈的共生、共存、共好或共難,亦點明了對於風險事故的應變對策,宜要有通盤的檢視、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