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歷經二年多的編撰,官方版「現代國民喪禮」的喪葬工具書終於出版了,據以規畫出包括卒、殮、殯、葬、祭等五個程序的『人生的畢業典禮』,從而希望能夠打破 傳統男尊女卑的喪禮習俗,像是女兒不必「哭路頭」、單身女性亡故可納入神主牌以及將「同志訃聞」納為範例等。准此,「現代國民喪禮」喪葬工具書的出版,這 對於人生最後一哩路所需要被彰顯的性別平等以及多元包容,實則有其相應於社會變遷所應該要有文明化意義,但是,延伸而來的論述、探究,這也是需要嚴肅以對 的。
基本上,面對生、老、病、死等等重要的通過儀式,此一終極關懷而來的不確定性、不安全感以及舉棋不定的人性想像,這使得藉由各種社會遺業而來的經驗薪傳, 當可適時地紓緩人們脆弱的心靈結構,只是,這種不斷社會化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模式,多少忽略了社會變遷之於因地、因時與因人的權宜措施,僅就殯葬喪禮為例, 要如何將約定俗成與移風易俗的「民俗」(folkways)、強制規範與權宜之計的「民德」(mores)以及通情達理與禁制懲誡的「法律」(law), 進行統整性的建制,這已然是一種含蓋生死社會學、宗教社會學、文化社會學甚或是生活社會學的鉅大工程,以此觀之,考察的真義乃是在於突顯:相應於生、老、 病、死的通過儀式,實乃是一種活水、互動以及蛻變的真實意涵,而任何抽離時代脈絡意義的典章制度,終究有它不得不面對的運作限制。
其次,從性別盲到性別主流化的變遷意涵,亦突顯了關乎到「做性別」(doing gender)一事,實則有其糾結生理性別、心理性別、社會性別甚至於文化性別而來的性別階層化,只是,該種性別角色、性別規範乃甚至於是性別主義的性別 階層化,本身就是一種包括權力關係、生產關係、情感關係以及符號關係等構面所涵攝的性別關係,就此而言,舊有殯葬及其喪禮儀式所顯現諸多的性別不平等,這 何嘗不是一種父權體系及其性別體制的預期性後果,至於,破解之道,亦需要從生、老、病、死的生活世界裡,藉以重新反思諸如權力關係、生產關係、情感關係與 符號關係的真實意義,畢竟,相迎當代不婚、不生、跨性別等等的客觀事實,那麼,諸如長子的「捧斗」、男性長輩主持的「封釘」、女兒的「哭路頭」、單身女性 亡故不可納入神主牌抑或是不得踰矩的「同志訃聞」,倘若是回到少子女化、病老安養的照顧付出以及性別自主和婚姻自主的家庭型態上,那麼,各種既存的典章儀 軌,是有它解構、重構與新構的必要。
事實上,回到殯葬喪禮的通過性儀式,那麼,更為根本的提問乃是:在這一場的『人生的畢業典禮』,誰才是主角?而此一通過性儀式,究竟又要傳達那些的主體性 意義?就此而言,從亡者本人、家屬親朋、殯葬禮儀業者等所謂的相關人士(stakeholders),自然有它不同的立場旨趣,不過,即使如此,還是可以 區隔出不同的切入觀點,這其中包括: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因為,事出突然的措手不及,因此,依照典章儀式的照表操課,實乃是一種人之常情,只是,此一不知所 以然的「拿香跟拜」,在某種程度上,何嘗不是一種『禮教吃人』的我族中心主義,如此一來,逕自加諸男性霸權的父權體系,這也是一種譴責無辜者的道德性裁 判;至於,各項標準作業流程的喪禮儀式,除卻突顯出某種專業霸權以及專業霸凌的食古不化外,要如何讓共律以及他律的機制設計,以達到互為主體性的觀念溝 通,而此一理想的言談情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不僅是誠屬必要,甚至於是要進一步規劃官方版「現代國民婚喪喜慶」的工具書。
總之,愈來愈多人願意突破傳統的陋習,以讓喪禮的進行更符合親情、人性和真實意義,就此而言,對於「現代國民喪禮」喪葬工具書的考察真義,就在於去正視此 一通過性儀式背後所實有不同的家庭組成與生活運作及其相與因應而來的殯葬禮儀;連帶地,標舉「平等自主、慎終追遠」的現代國民喪禮須知,亦有其搭配從理 念、法規、制度到實做而來的整體性檢視,誠然,『亡者為大、生者為重』的倫常意義,是不應該被過度的繁文縟節所約制,就此而言,從生死自覺、家屬自主、外 人自制到專業自律,點明了喪禮工具書的社會性教育,才正要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