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根據台北市 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指出:以往婚姻暴力案例裡所出現權力不對等的「高壓管控」情形,隨著性別平權意識的興起,再加上女性成長過程以自我為中心,造成 了夫妻雙方較容易發生意見衝突,以致於,男性投訴遭施暴比例亦增加到一成多,這多少彰顯出來關於男性申訴婚暴比例增加一事,是有它延伸性討論的必要。
基本上,針對男性投訴遭受到暴力相向的比例,所呈現持續增加的發展趨勢,除了上述所提及到性別平權意識興起、女性自我中心強化以及容易發生意見衝突外,是 否也要針對該種「婚姻暴力」的複合變項,以思索此一婚暴情事之於連續性關係而來的蘊釀性、過程性、累積性、情境性、衝突性到一發不可收拾性,也就是說,當 男性係以受害人的姿態或身份出現之際,過往家庭生活大小瑣事的運作情形,這也是需要就其成因、過程、處遇與後續的演變發展,以進行家暴事件的串聯性思考; 除此之外,關乎到男性申訴比例增加的深究討論,亦有它糾結諸如身心狀況、年紀、婚齡、國籍、家庭結構、就業型態、社經水準、關係網絡以及社會資本等等屬性 變項而來的進一步探討;連帶地,針對以男性為其受虐對象的婚暴情形,在像是婚暴的樣態、歷程、身心戕害與家庭影響,多少點明了從女男對象之間到不同處境的 男性之內,應該是要有分殊差異的命題討論。
最後,侷限於家醜不可外揚的傳統觀念,再則,夫權至上的男性尊嚴,這使得男性受暴黑數的比例及其所衍生出來的衝擊影響和輔導措施,亦有它不同於以女性為其 相對人的思考原則;連帶地,單一的婚暴事件,是否預伏、潛藏抑或是牽引出更多不堪的家暴情事,像是老人受暴、兒少受虐等,畢竟,即使是在受害者的性別屬性 上,出現了女男角色的對調和互換,但是,還原回到家庭生活世界的運作模式,那麼,男性申訴婚暴比例增加的同時,是否意指在諸如語言暴力、精神虐待或是疏忽 遺棄,女、男之間所造成程度不一且戕害不同的創傷症候群,以此觀之,只要是任何通報、上報與見報的家暴事件,多少都已經是冰凍三尺以等待壓倒駱駝最後一根 稻草的出現,因此,要如何就其通報之前、過程之中、處遇之後以及訴訟之前、法庭之內和判決之後,以進行通盤的綜融考量,那麼,男性申訴比例增加一事,背後 所透發隱含集體意義的客觀事實,這才是家暴議題發想之所在,畢竟,關乎到男性受暴者投訴婚暴比例增加一事,從性別差異化到去性別化,就不單單只是一步之 差,而是在一線之隔的背後,還是有它還原回到兩性抑或是性別之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聯結、處遇計劃、服務網絡等等的整體性思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