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根據民間社福機構的抽樣調查顯示:有近8成的國小學童放學以後要參加課後輔導,這其中近6成幾乎是天天到課輔班報到,而近5成的學童更是得在課輔班裡接受的額外考試訓練,就此而言,關於諸多學童放學之後難以喘息一事,還是有它延伸性思考的必要。

誠然,回應於社會變遷所衍生出來的各項福利需求,這使得下課之後的學童安親照顧或才藝學習,已然成為時下謀生父母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夥伴關係,只是,當有近 8成的國小學童放學以後還是必須要參加課後輔導,那麼,相與關聯的延伸性思考,就有必要就學校、安親補習班、原生家庭;以及家長、安親老師、學校教師等多 重且深邃的互動關係,以進行思辨,比如說:究竟體制外的補習班之於體制內的學校以及安親補習的老師之於學校的教師,彼此之間的功能定位和角色扮演為何?係 為互補、替代之有無別或是程度別?

畢竟,針對學校上課之外時間所提供的照顧服務或課業輔導一事,倘若是嫁接在對價關係的商品化營運模式底下,那麼,補習成果之改變效果的服務績效,就成為業 者生存利基之所在,只是,順此思考,那麼,安親、補習等教育單位,究竟所習得的內容是太多、剛好還是不足?是否在學習進度上提前、適宜還是落後?就此而 言,體制內外的拉扯互動,是有必要重新釐清各自所應該要扮演的本分角色?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乃是點明出來倘若無法從圍牆之內的學校擴及到圍牆之外的補 習機構;以及從家庭之內的父母雙親以進一步地延伸到家庭之外的教師成人,那麼,標舉快樂學習以及獨立思維的教改精神,只是痴人說夢話般地緣木求魚。

至於,範定在實際運作的工具性層次,那麼,當安親補習班已經是被窄化成為某種學校替代與升學主義強化的縮影時,對於補習班、補習班老師以及父母、學童,相 互之間所形塑的各種關係內涵,亦有必要針對內部行銷、外部行銷、互動行銷、師生關係、親代關係以及親師關係,以進行觀念充權的機會教育,比如說:父母是怎 麼看待民間安親補習班的老師?尊師重道之餘,也包括從認知、態度到實際行為上,徒以要求成績至上的補習效果,以致於忽略了孩子們的個別性差異抑或是已經走 樣的常規行為?連帶地,到底安親補習班是學校上下課的機制延續,還是可以視為某種支持、補充與保護的功能發揮,特別是介於正式關係的學校與教師以及私領域 的家庭和父母,那麼,安親才藝班及其老師的角色扮演,顯然是被過於窄化甚或是聚焦在特定目的上,殊為可惜!?

總之,成龍成鳳的文化性期待,這使得對於上述的調查結果,實則不是一件令人感到詫異的經驗現象,只是,潛藏在課後安親照顧與才藝學習的背後,究竟糾雜那些 有待廓清和變革的人文命題,而這似乎也突顯從家庭、學校到安親才藝班各種可能的運作失靈情形,畢竟,放眼四周,包括學童、父母與各行各業,下課與下班之後 的難以喘息,好像已經是從異樣演變成為某種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