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十月份的第四周(2020.10.26)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不再親人看台灣」、「桃園市納管笑氣」、「緩打疫苗中高齡」、「男性工棚銀髮趴」、「健康存摺三萬點」、「戰狼外交在斐濟」、「注射防疫心理學」、「機構虐待嬰幼兒」、「身分識別數位化」、「全台公廁大評比」、「老人之家要勞檢」、「削鈔適夾新台幣」、「以移動服務社會」、「小聚人開火鍋店」、「百年大同換當家」、「印尼移工零付費」以及「安置兒少多患疾」等17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不再親人看台灣」,詭譎多變的兩岸關係,也牽動大陸內地從過去是以親人的角度轉為夥伴關係的看待方式,少了點情感,多的是利害的糾葛;「桃園市納管笑氣」,目前各國都未將笑氣(一氧化二氮)列為毒品或管制藥品納管,桃園市政府衛生局創全國之先,預定十月三十日預告<桃園市特定氣體不當使用防制自治條例>草案,將笑氣列管,未來販售笑氣須登載購買人資訊,旅宿業、娛樂場所也有通報場內有人持有或施用義務,否則都將挨罰;「緩打疫苗中高齡」,衛福部錯估情勢而祭出50至未滿65歲暫緩施打公費流感疫苗,不僅是引來民眾不滿的情緒反彈,更顯現防疫對策的手足無措;「男性工棚銀髮趴」,關於國內長者的志願服務參與情形,長久以來,都是忽略了從男性觀點出發的活動規劃設計;「健康存摺三萬點」,『健康存摺』的功能,包括可以看到過去三年就醫次數、部分負擔金額、以及醫療院所申請的健保點數,對此,全國每人就醫費用每年正在成長,過去五年內增加17.5%,去年(2019年)一年平均每人就醫費用為3萬2185點,約莫是一年用了3萬元的健保支付費用;「戰狼外交在斐濟」,駐斐濟辦事處所舉行的國慶節慶祝晚會,此一慣例性質的通過儀式,因為,所謂中方的入侵而造成另類的兩岸對峙,可以想像的是無所不在的引爆點,終究在等待擦槍走火那一刻的到來;「注射防疫心理學」,雖說是錯估情勢,未能超前部署而讓流感疫苗的注射生變,進而引發民怨,此一只是侷限於『流感重症只有三例』抑或是『疫苗覆蓋率兩成五,就有群體免疫力』等防疫生理學範疇,如此一來,但是,對於新冠疫苗的取得及其施打部署和衍生性影響,還是令人頗多擔心。

其次,「機構虐待嬰幼兒」,針對層出不窮的學齡前機構虐待情事,即使是國家機器制定〈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但是,機構虐待事件,彷如未爆彈般地隨時可能引發,此一隱含集體意義的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背後糾結之『個人-制度-環境』的綜融性考察,會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身分識別數位化」,內政部宣佈將於明年(2021年)7月起全面換發所謂的新式身分證,誠然,更為進化高階及其功能擴充的晶片數位化,這也使得諸如終身一人一號、強制領證、強制攜帶證件、專法規範晶片身分證、違反法律保留、侵害人民資訊自主權、蒐集不必要的生物特徵、身分資料取用限制、身分資料串連限制、個資專責保護機關、用戶資訊自主、政府數位足跡、國家機器信任、社會治理等命題意旨等命題意旨,是有其自為反思之必要。

最後,「全台公廁大評比」,透過民眾的評比,得出不同星及等比的公廁排行榜,但是,後續具體改善的策進作為,才是針砭的考察所在;「老人之家要勞檢」,爆發假承攬但卻是真派遣的勞動職場不公疑雲,但是,這也再一次凸顯公私協力的委外模式,是有進行結構性考察的必要;「削鈔適夾新台幣」,立委要求日後千元大鈔須改版為面積較小的尺寸,藉此方便皮夾的收納,此一彷如現代版的『削足適履』,足以彰顯代議政治如何貼近民眾需求的基本提問,特別是紙鈔的面積到如何賺取謀生的相關思考;「以移動服務社會」,藉由智能化的交通載具,協助弱勢族群的社會參與,從而達到『「以移動服務社會』(Mobility as a Social Service,簡稱MaaSS)之以人為本的積極意義;「小聚人開火鍋店」,一群先天成人骨骼發展不全的疾患,共同開設一家取名為『小聚人』的火鍋店,特別是用以標舉身高矮小得以平視顧客視線,以進行桌邊服務的優勢所在;「百年大同換當家」,創設超過百年的大同公司,因為市場派占多數的董監事席位,而面臨到一夕變天的換人當家,而此一從人治到法治以迄於從所有權到經營權的相互拉扯,實乃是一門經營管理的重要變遷課題;「印尼移工零付費」,印尼政府於日前片面宣布將於今年(2020年)的11月起啟動實施輸出印尼移工的「零付費」政策,也就是說,日後的移工護照簽證、來回機票以及訓練費用約新台幣7到10萬元,都將轉由台灣這一方的雇主負擔,若是印尼方強硬實施的話,對於目前有27萬長照家庭的台灣社會來說,這恐將會是一枚深水彈的巨大傷害;以及「安置兒少多患疾」,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的兒少保護中心所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到寄養機構中的兒少精神疾患終身盛行率為54.6%,高出台灣一般兒少精神疾患盛行率(32.3%)達2成;至於,最為常見的是行為規範障礙症(22.7%)、注意力不足/過動症(15.5%)和對立反抗行為疾患(13.4%),還包括有憂鬱症(10.3%)及創傷後壓力症(4.1%)等等另外的身心議題,此一特定場所及其有限樣本而來的研究結果,卻是被標以「寄養機構兒少終身精神疾患達5成」的斗大標題,這也使得相與衍生的命題旨趣,是需要被進一步廓清與爬梳。

總之,高達17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台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COVID-19」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制度-環境』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