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地方時事新聞,背後所隱含的結構性意義,是有它深究之處。

話說︰台北市政府自今年(2020年)起恢復65至69歲長者的健保費用補助,每月最高可以補助到新台幣749元,只是,該項如有需要重新申請審核的特定長者,不同於以往必須要長輩再親跑一趟,今年主管機關的社會局則是直接串連移民署、健保署、財政資料中心等三方資料,由系統主動自動勾稽,以免於這些長者要有舟車勞頓之苦,粗估會有3.5萬名的長輩受惠,乍看之下的該項社政新猷作為,是有視民如親般以有效解決制度設計的失靈之處,然而,相與衍生出來的議題現象,卻有它加以進一步廓清的必要,這是因為︰首先,何以今年要恢復回到補助健保費的過往做法,此一針砭的考察判準,自當是要回歸到當初改弦易轍的評估機制,換言之,攸關到民眾福祉之公共事務的決策過程和執行效益,要如何獲致所應該要有的建置機制,這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思辨真義所在,否則,過度人治的我執偏見,除了是對於法治和文官的制度運作有所戕害外,所謂『資源配置政治』的迷亂、脫序,更是從該起議題轉變成為問題且深層惡化的癥結所在。

事實上,該項啟動大數據的資料勘查作為,一方面是為了讓常年旅居在外抑或是因家戶財稅變動而遭到排除資格的長輩,如果是想要恢復補助的話,可以藉由這項智能化的數位社工服務,以達到即時、可及、可近、整合和方便使用的多重效益,只是,一方面健保費的補助係為一種用以達到社會促進的福利津貼措施,因此,祭之像是年齡(要年滿65歲或年滿55歲原住民)、人籍(設籍並實際住北市滿1年,且1年內居國內至少183天)以及資產(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最近一年綜合所得總額未達申報標準或綜所稅未達20%者,抑或是未獲健保自付額全額補助)等排除條款,本身便有它的商榷之處,換言之,在這裡要思考的是補助健保費用的妥適必要性,而非是藉由排富、排貧和排他的權變規定,以獲致某種的社會正當性。

其次,倘若該項智能化的數位社工服務,係為一項未來的變遷趨勢,那麼,如何有超前部署於應有的策進作為,科層組織自身的官僚思維,宜有加以解構和新構的必要,像是從老人到其他族群的人口對象別,抑或是從長者健保補助申請到身障停車優惠的服務項目別等;連帶地,背後除了是消極性質的換位思考外,理當是要回歸到公民權益之於相關保障的基本提問,如此一來,從長者親自跑去填寫表格資料到社工從系統直接勾稽處理,其所顯現出來的乃是一種從施捨(charity)到權利(right)的觀念翻轉,如此一來,更為主動的積極性差別作為,就有它進行通盤檢視與檢討之必要,更遑論於回復所應該要有的公民主動地位。

總之,肯定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勇於任事,但是,如何針對現有既存的制度設計和機制運作的失靈現象,以思索數位工具的統整效能,特別是該項關乎到智能化工具理性,背後所要傳達的人文關懷。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