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在一場總統連任就職典禮的演說談話裡,再度引爆對於社會安全網之角色定位和功能運作的爭議討論,這其中特別是揭櫫『以個人、家庭為中心』轉變成『基層社工為中心、全民皆為網中人』的社安網定調;連帶地,攸關到從社區資本到人群關係資本的相關提問,亦有褟嚴肅看待的必要。

基本上,窺諸從政治資本到經濟資本、社會資本以迄於文化資本的演進歷程,主要是著眼於外部、無形、抽象以及先於、大於和早於個人的結構性環境考察,然而,回應於現場觀察、社工覺察的大小生活事件,那麼,個人是不能自外於整體社會,特別是要透過「Community」的運作機制,以讓個人與社會得以產生巧妙的鑲崁連結,就此而言,對於「Community」之於社區或人群的認知解讀,是要有解構和新構的變革工程,亦即,一方面鎖定的是巨視層面之『人口-文化-地理-產業-景觀』(人力、文化、生態、經濟、社會等資本)而來的「社區」(Community),進而嫁接於從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到社區服務計畫的串聯性思考;另一方面則是扣緊微視範疇之『人-事-時-地-物』的「人群」(Community),以思索您、我在社區或人群情境裡的各種生活事故,像是藥物濫用、自殺未遂、生理衛生、婚姻不睦、家庭暴力、關係紊亂、經濟扶助抑或是長期照顧等等的需求滿足和風險規避,而這也突顯出來現行的個人家庭、左鄰右舍、社區建置,已經不再是如同傳統社會或聚落般,可以一手托天以遮風避雨,但是,也不能小覷該項社區或人群的積累能量。

准此,關乎到「社區」或「人群」之於本質、性質、體質的綜融檢視或檢討,實屬必要,一方面攸關到在地資源之開發、整合及其運用的社區資本,長久以來,都被視為是理所當然,進而忽略了對於「社區」所應該要有的蹲點、陪伴、耕耘與培力,乃甚至於是慣用操短線、撿現有以及割稻尾的認知心態,來看待「社區」本身的工具性角色(instrumental role);再則,「人群」對於社會連帶基石(social solidarity)的情感積累,理當是有它在地之於熟悉、可近、可及、便利的運作優勢利基,只不過,時空條件的變遷,卻也讓「社區」或「人群」從過往封閉社會與地緣關係的差序格局組成,一躍而成為團體格局的公民資格組成,如此一來,對於「社區」與「人群」從量變到質變的綜融考察,有它嚴肅看待的迫切性。

以此觀之,與其去彰顯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的必要性,倒不如去正視現行的社區服務體系,究竟出現那些運作失靈情事及其相關配套措施的迫切性,就此而言,從一般事務到危機事件、從社區工作到社區發展以迄於從社區服務體系到社會安全網,多少這也指陳出來從個人到社會之間的銜接,這部分所直接跳過「Community」的斷裂落差,是當前台灣之個人或家庭問題持續惡化的所在。准此,現行學術界之於社區工作教學或教導,要如何從以往社區發展、社區照顧、福利社區化、社區營造、「in the community-by the community-for the community-with the community」、「社區發展(locality development)-社區計劃(community planning)-社區行動(community action)」等等社區工作的舊傳統,以導入與時俱變的社區工作新思維。

總之,微視範疇之問題需求;中介範疇之資源盤點;及其巨視範疇之生態環境,藉此舖陳以「社區」為本位和以「人群」為焦點的照顧機制與服務輸送體系,如此一來,『三所』之派出所、衛生所、區公所及其『一系統』之以村里長為要的民政系統,更是社工專業服務良窳的關鍵所在,這部分駐足於社區的方案一線社工或是機構屬性的中心社工,除了扎根和深耕之外,更要將以往被動、消極和事發之際的殘補式社工處遇,轉化成為與警察、護理師、公所承辦、基層民代、村里長、村里幹事、宮廟寺院、學校師長、店家小舖、大樓守衛、關懷據點等社區夥伴成員,藉此構築一種縝密的社區服務體系。

最後,從修身、齊家到治國或平天下,經常無法在第一時間裡,以達到即時紓困的止惡效果,而這也突顯出來社區的復能或重建工程,將會比想像之中來得重要且棘手;連帶地,現行學校裡制式的社區工作教學方式,亦有進行顛覆性與翻轉性變革的必要。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